假日,許久未見同學閒聊問到,人生目標為何? 我回答沒有。

 

不以目標導向為人生指引,大約5-10年前就開始,因此,連投機我都沒設定年度目標許多年了,一切隨緣。

搬家告終,週六是7位同學、周日2位同事,來到租處看看。前者因人數過多,多數時間都在Cafe、餐廳,後者吃完中餐後整個下午在租處閒聊。

我追求無後,與多數同學更加鮮少往來,對小孩話題沒興趣、對多數工作內容缺乏社會意義沒興趣、投機我只想要知識相關的部分、一聽到買哪些我肯定沒興趣等都是原因之一,我想要的是有趣、有知識性、有經驗意義的事情,可這部分還真的不常從談話中獲得。

兩位同學暫時提開職場,成為自營部,我不擔心他們,一位家境比多數人好,一位有買房產有業外收益,生活應無虞。如果是我,生活無虞後,我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平靜的生活,但他們倆沒有這種思維。

另一個話題是,多數人追求快樂,我當下已不追求快樂,我追求平靜,如果信服【無】的思維,不可能會追求快樂。福禍相倚下,快樂多數是痛苦起源,我選擇中庸之道,不想偏向快樂,也不想落入痛苦中。

比較可惜的地方,某位學生時代就同我一樣關注股票的同學,至今對股票認知沒比學生時代長進多少,如果不是真正的有一定程度瞭解,加上大量實戰訓練,即便能獲利在我心中都只是隨機致富而已,這樣的紙上富貴很危險。投機或投資,除非改為非交易方式為主,改採企業獲利為收入主體(如巴菲特),否則永遠存在操作跌跤風險,有些跌跤鼻青臉腫,有些跌跤可是會致命的(摔到頭等)

我認為在投機或投資中,不斷追求知識與經驗的進步是必較的,目的僅於減少跌跤,至於能獲得多少,冥冥中或有定數,很多時候強求不來。我相信不是隨機致富的投機或投資者,如果懂得夠多,多數會認同這種思維。

某同學跟我說他近年對吃的花費比較隨興,聽到時心裡頓時有著【原來如此】的聲音,近年吃飯確有金額提升的趨勢。對啥事花錢,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對吃沒偏好,加上工作不具穩定性、工作收入平平(紙上富貴無法當成穩定收入),必須維持一般生活避免由奢入儉難,多數時候,消費就是被性格與收入兩者所制約,我無法如此,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

某個成為老師的同學,覺得她成熟多了,雖成熟方式是多數人那種,不屬於我認同的那種,但總是一種前進。

因我這些年想要更直率的過活,幾乎多數時候都像不能說謊的小木偶,不想說冠冕堂皇的話時只能沉默,故沒有即時通訊是好的。反正我也說不出啥動聽的話,加上漸漸鮮少事情會令我驚訝,帶點冷血表象不會是多數人好的打屁對象。

假日與同事閒聊,依舊感受年輕一點的當前主管是我見聞中,少數知識量不錯的人,或許這也是還能共事的主因,除其自私比重比較高外,沒有啥意見可說。老實說,他的處世之道是當前多數人的主流選擇,是我太自命清高不願走這條(也有現實成分在),走向冷門是自己選的,又能如何。

人生目標就是,平靜的走向空無,還不想結束前無害的活著。如果能對周遭人事物有點幫助,那就更好了,不過這需要自己持續心靈成長才行,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厭惡,或許就能持續向前。

在生活還不夠穩固前,投機依舊是必要之惡,如果多些年後能穩固,如何減少或停止投機,又是另一們功課。

雖談不上幸運,但活到當下,至少不是歹運,已屬萬幸,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