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暢銷書,非獨創,但這個名詞我個人不大認同。

 

 

人類最有意思,也最無謂的就是過於強調、常用【定義】、【區別】、【整理】等各種目的,創造許許多多不算貼切的名詞,情緒勒索亦屬其中之一。

 

很多結果是複雜因素導致,雖有主導因素,可欠缺主宰,難以以一概全。

 

例如上司欺壓下屬,是起因情緒勒索,還是對方壓根沒想這麼複雜,單純因自私或本質卑劣所致,若下屬連肉票都不值,或根本被視為奴隸,又何須採用勒索手段,直接欺凌就好。

 

個人認為,比較適合用情緒勒索來描述的,只有那些真正關心我們的人,如家人或具情感聯繫的朋友、同事等,其餘問題,採用其他解釋來說明多半較為恰當。

 

想突破人際關係的影響,唯從強化自己做起,近年常勸身邊還值得往來的同事,要學著做自己,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眼光或評價,如果在乎這些,肯定活得不痛快,甚至可能活得痛苦。

 

可是做自己,談何容易,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