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有人台股走勢與2011年十分相似的看法,真的這麼相像嗎?

 

 

【可能相似處】

  1. 1.前五月走勢:同為1月見高後,陷入數月盤整。

  2. 2.中美關係也有些相似關係,不過這部份我不熟悉,是看總幹事評論而得的訊息。

  3. 3.股市都有高檔修正壓力,2011年修正主軸是歐債危機,2018年還未有明確主軸。

     

【可能相異處】

  1. 1.當時全球股市處於2009-2010反彈後的第一次較大修正,配合對歐債危機的擔憂,修正幅度加劇。可2018面對是一個更高的股市水位,還沒正式從多頭確立轉空,如果出現一個較大修正,或許有可能就此多空易位,多頭正式結束,只是後來可能不是採泡沫式崩跌,而是一個採波段下跌後盤整方式進行。

  2. 2.2011年台股的個股狀況我記不清了,但2018年台股因輪動快速,不少個股已先大幅度修正,讓整體股市水位與個股狀態明顯脫鉤,以當前這種股市結構,記憶中不容易出現泡沫式崩跌,畢竟很多具本質股票,當下水位早已從2-3年高點修正30-50%,要出現恐慌式齊頭下跌,很不容易。

  3. 3.當下股市修正,欠缺一個主軸,之前中美貿易爭端有機會,可至今尚未成型。

 

今年會不會出現一個較大股市修正,就算看了這聯想,我還是不確知。

 

可今年有一個地方肯定要注意,那就是自己投機操作至今很鳥,套用紀律邏輯,不論市場是否轉空,都該偏保守操作,這點肯定要謹記在心。

 

再撈叨一次,做不順時,要少做,甚至不做休息,這點一定要謹記在心,並設法執行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