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了詹宏志的隨筆自傳式散文:人生一瞬與綠光往事,對其作品有一定的期待,這是重度閱讀者的一種自然的習慣,想將喜愛的作家所有作品一網打盡。這很像是出海討生活的漁夫,如果船仍有多餘空間可承載魚獲,燃料充足下,沒理由放過那一群群的魚兒。我並不試圖要掩蓋這種期待,這是自然流露出的人性一環,好吃的東西都有不想停手的衝動。


可惜的是,那種期待都是一廂情願的,沒人能知道自己的口味是否善變,或者作者沒法做好品質控管,至少我對於「偵探研究」是失望的,不是難看的感覺,而是對小格局的重複失望。如果以作者應是重度閱讀者而言,又十分喜愛偵探、犯罪小說,多數的名家作品都應涉略過,但是書中還是被少數人物所佔據,尤其是福爾摩斯。


內容有所侷限也無妨,只要能夠多元的把想法展露出來,那些夠了,對於我們這些少閱讀偵探小說的人,也是能有種概略式的瞭解名家的特色,以便我們在選擇入門時,該從那兒先下手。而且偵探、犯罪小說是時代的產物,一定與當時的時空背景息息相關,也有助於我們對於過往的認識,不論是城市,或者是一些時勢。


但重複性打斷了我隨意漫遊的興致,亂了閱讀節奏,我想作者不能因為這是本將刊載的短文收集成冊的作品,就忽略了書的連慣性。一旦有些情節重複了2~3次,那不會發揮強調的功能,畢竟我們不是在念教科書,強化記憶不是我們重是的,但厭惡感卻會在這時候不自覺跑出來。


我並沒有要否定作者,依舊欣賞作者的文筆,對於第一部份「想向與書中的真實」還是喜歡的,把閱讀經驗對照曾經的事實,會對人性瞭解有種更透徹的感覺。第二部分的訪問記很無謂,因為多了些行程敘述,而非強調與名家對談的收穫。第三部分「偵探研究」佔了書的半數篇幅以上,卻被重複性破壞了,如果能夠再重新整編,或許不用一半的內容就能夠表達同樣的事,能將篇幅花在其他的議題,如社會生活、人格特質、或者直接一點介紹一些喜歡的作品篇幅也無妨。反正隨筆式的好處就是不受拘束,讓作者可以在盡情發揮記憶的回顧,我們也能從這些回想中得到想要的感悟。


如果要給評價的話,那就是「可閱讀但不用急於收藏」的作品,如果把「人生一瞬」、「綠光往事」拿來對比,那就是還不錯與好看之別,我建議先從後兩本入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