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看這本書,就知道好看,外在的評價很中肯,因為故事確實動人。我發現許多感人的故事都來至於「孩童」的敘事觀點,年齡真的是感官的隱性殺手,被瑣碎的生活纏身後,往往都是一些材米油鹽等無聊想法,所以說成長是一種無趣的過程,很少人能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人類不能夠站在至高點看世界,死神可以替我們效勞,至少藉由死神的口中代述偷書賊的故事,是相當適當的,因為他需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才能將這麼多劇情做合理的表達,總不能讓一個小女孩擁有神力,把故事包裝成神話,反而失去核心價值:感人的真實。


與納粹德國相關的故事過多了,奇怪的是即便這個背景有些老套,還是值得成為故事的關鍵催化劑。若沒有不合理、不人道、慘忍的悲劇,我們很難在沒有張力的故事中,獲得更多的人生感觸,這與我想強調的邏輯一致:沒有比挫折、失敗更能學習的機會,只要能夠倖存的話。


我不想花太多文字在描述劇情,故事還是要親身經歷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共鳴點。我們要的是親情、愛情或只是朋友之情,都能在一部好作品中發現自己喜歡的片段。而人性的各種面向,也能夾雜在文字之中,我覺得「監看者」與「抖字手」這兩個圖文並茂的小冊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大致的濃縮故事內容,卻又不失差異化,並兼具感性,我想這本書的成功就是在面面俱到吧!


我沒有字字斟酌的去細想哪兒才是最值得回味的,管他三七二十一,只要好吃就好,何必在哪種味道最迷人上去多著墨。我也像偷書賊一樣,愛看書是因為這是一種當下存在的表徵,如同喜歡音樂、戲劇或電影的人,在欣賞時就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感覺。


我還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真正的思維,閱讀也還在一種嘗試階段,我要像偷書賊一樣,不管一本本的書來至拾獲、偷竊、禮物、購買等各種不同來源,都是隨興的唸,半夢半醒的唸,讓文字成為我生活的一個必需品,不讓俗世的惱人自私扭曲了我。人的生命是一種或然率,才在慶幸度過上一個危機時,也許在短短數十日後,厄運又再度降臨,我們一生能有多少次幸運呢(恰巧換了座位、躲在地下室、遇到可以信賴的人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