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去年收視率很好的韓劇,上週看完,對帶些老套的完美結局有著小遺憾,可這戲圍繞主人翁的案件,帶著人生道理之意涵,是最大的成功之處。

以國選律師為工作主軸,這個位置有些意思,為了付不起錢的人辯護,可窮人就多數是好人?弱勢就多數被欺負,故事藉由老練的申律師道出,「人心難測」的道理,並藉由熱血車律師一開始接的案件清楚說明這個道理。

不厭其煩的再說一次,人心難測,深深的認同這個道理。

律師、警察、檢察官、法官等司法相關人員,因官司的影響性太大,往往涉及太多人性灰色地帶,這部分充斥著人性試煉。如同醫師可能因手術失敗導致病人死亡,這些司法相關人員也可能因個人誤判,或帶有私心的惡意,讓無辜的人遭受不當懲罰。故事那段做了26年的冤獄,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沒辦法,凡事皆有其問題,重要的是,人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譬如那誤判的法官至終都不認為有錯,是一種常見的自私選擇,多數人很難過得了認錯這一關。>>死不認同,才是常態。

具備衝突對立,才有激情。利用怨恨報復,引發一連串衝突,是戲劇高明之處,最後導向壞人也可能有隱情,非單純天生惡人,這部分很聰明,即便人充滿自私、小惡,可期待從善,卻不分善惡。

檢察官與律師從小私怨,到案件上的對立,這衝突很醒目,而檢察官因小時候沒能夠勇敢出面作證,那種內心的無形壓力,確實是好勝心強、本性善良者,一種隱藏性的苦楚,這段劇情很動人。

好的故事一定要有爛好人,車律師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為愛犧牲奉獻,不求回報,且正義感與願意付出的善念實在令人佩服,如果少了這樣的角色,這劇肯定大打折扣。

特色鮮明的主角,往往扮演畫龍點睛之效,張律師就是這個靈魂之窗,同時具備自私與善良,光這部分內心的衝突,就有很多劇情可演,在迴轉門繞呀繞,充分凸顯了內心的矛盾。性格自私、善良又天真,頗令人憐愛,如果只是單純的好人,過於平淡恐缺乏劇情張力。

沒有對錯,只有人們內心自認的對錯,主觀永遠是無法割捨的選擇決定來源。自以為客觀,或自以為正確,是多數人都會犯的錯,因此,我現在只會說主觀或個人判斷,鮮少提及客觀,做了選擇就是主觀,假借客觀實在虛偽。

能否聽見別人的聲音,並不是故事好壞的重點,多數時候,聽見反而會對人性惡念感到害怕。故事中,男主角從小就清楚的聽到親人的惡念,並且充分體會到,有時候謊言只是想要減少衝突,因真實太過醜陋,有多少人能夠活在赤裸裸的真實中。

這讓我感悟,自己原先想追求的清清楚楚,或許就是人際關係的最大絕緣體。明知有這個缺點,可實在不想虛偽的活著,只好接受孤獨的副作用,漸漸習慣了。

能夠彰顯人性的故事,就是好故事,這劇符合這個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