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遭遇登山路徑排隊,一公里多山路形成一條長長人籠隊伍。

 

尚未開放出國旅遊,假期本島旅遊可能遭遇比過往更多人潮,原想遇到塞車機率高,畢竟雪隧一直是塞車著名之地。未料,228車況尚佳,卻於抹茶山遭遇平生第一次塞人。

塞人,從聖母登山步道口起1.6公里路程,往上階梯步道形成一條需要排隊一個一個陸續而上的漫長人籠,走走停停,與嚴重塞車相似。

一開始,自己誤解了,以為是有人自拍等行為導致塞人,後發現這只是干擾因素,最主要還是人過多,山路狹小只能向上向下各一道,只要有人步調慢,自然堵塞。

其間,想過快步調逆向而上,可下山路徑雖沒塞住,人潮也十分眾多,逆向多走幾公尺,就可能遭遇下山者,沒啥地方能閃避,除非小孩童身軀,多數只能重新擠回原人籠隊伍,這時要插入別人前方,易造成糾紛,沒多大好處。

思量至此,乖乖等著,依序而上,或是最省力方式。

緩慢向上幾百公尺後,開始有人忍耐不住,說附近步道不會這樣塞,有一些人為此返回。不論其他地方會不會塞,事後想,遇到這種塞人,最好是一開始就決定是否排隊而上,如果已向上至少兩三成後,似頭已經洗了,乾脆洗完不會是個壞選擇。

排隊與否,或許可堅持等待,若是投機等不確定性高者,壯士斷腕的停損也是個選項。

登山承受主軸在小腿,鮮少登山的我,雖路程不算挑戰,也呈現一些疲累與痠痛,如果只是想著平日有運動習慣,就想在各種不同類型活動上悠然自得,那也把人體構造想得太簡單了。

雖登山不多,但過往印象遭遇中老年居多,青年較少,可這次感覺過半都是年輕人,想著是否年輕人面臨經濟展望嚴峻,開始選些較不花錢活動? 友人認為這或因抹茶山是網紅景點,才會吸引如此多的年輕人,沒錯,從眾一直是人類群體活動一個最主要因素。

整個行程,從停車場到登山步道口3~4公里,登山口至頂約1.6公里,加上停車較遠、遭遇塞人情況,共花費自早上九點多至下午三點多結束,約計5~6小時時間。

返回台北車程雖車多,尚不致塞車,傍晚五點多已至台北市區,行程畫下句點。

 

遭遇塞人這罕見經歷,是這趟行程最大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