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著名的推理小說,獲得直木賞的作品即是當年度日本文學中的佳作。我剛接觸日本推理小說,對這類作品的感覺還很平淡(很像不常吃辣,吃辣會有一種紅屁股的結果),說實話我看完後感覺平平的,不難看也沒想像中好看,因為推理、犯罪情節是我還不懂得欣賞的那種「佈局」描寫。如果光從人物性格、思維上來看,因推理、犯罪小說中,動機與犯罪手法才是重點,人物並非這麼重要(除了少數像福爾摩斯類的主角),才會讓一向重視在人物發展上的我,感到了些許的平淡。


結局蠻出乎意料的,也把「獻身」做了很好的交代,只是教師原先就想自殺的那種虛無,若沒有沒有去深切瞭解內心,很難交代清楚,讓我感到有些牽強,總不能為了強化「獻身」動機而必備的鋪陳吧! 或許這是推理小說不得不為的手法。 我知道虛無是會讓人產生輕生念頭的,但一定還有一些不如意的因素同時發生,這種虛無才會更加強烈,像是情感受挫或工作不順,甚至一直缺乏人生目標的長期茫然等。可以確定的是,一時興起應該是機率極低的,除非是在年輕人的少不經事(如歌德出版少年維特的煩惱後,聽說還增加了不少青少年的自殺率呢)!


不過推理小說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重視細節、具備完整感、要絕對理性、要相信直覺、不能有先入為主觀念」等,只有同時具備了這些特點,才可能有個明斷事理的腦袋,否則我們都會被簡單的「一條線」思維所影響,或單純的被情緒愚弄。我想,投機也是一種訓練判斷力的過程,偵探的心與投機客的心都有種本質上的相同點,那就是要對「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過人的思考、推測力。而投機客比較好的是不用常常與凶器、鮮血、屍體為主,但我們用的是一種無形刃,想辦法去合法劃開對手的口袋,然後期待著那種別人的錢滑落入自己口袋的響聲,在某些人的心中,這可是美妙的樂章呢!


現在正在看作者東野圭吾的首部得獎作品「放學後」,回想著「嫌疑犯X的獻身」,就會對作者的文筆有一些體會。譬如作者一定要對「教學」有一些興趣才是,否則就是過去在學校生活中有著很深刻的體認,才能讓這種學校生活的描寫具生動感,這種寫實部分很難單從想像中得來,畢竟不是幻想一些不存在的事物那樣的無拘無束。雖還沒看完「放學後」,但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部作品,比較喜歡在小說中多些互動的成分,而敘事者單一也比較能夠對這個主角(或者就是作者的想法)多些認知,這樣會增加很多閱讀樂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