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洋洋的,相似的週末生活,差別在於心情與活力。

 

早上快速翻過報紙,有蘋果、自由、中時,沒特別值得欣喜的新聞,充斥了法治腐敗、社會案件層出不窮、影視八卦永不止息,夾雜兩類廣告為主,房市與XX會員招待會(或OO破盤大特價)。新聞反應了一種社會價值,我看不到偏向清新的那種可能。

 

TSMC12吋廠動工代表什麼意涵? 領導廠商樂觀很像站在高崗往下看,很容易有小天下的感覺。如郭台銘董事長曾說,沒有景氣問題,只有競爭力問題,所以領導廠商重視的是「競爭力」,景氣反而其次。這很像不能用有錢人的眼光去評斷普羅大眾,才能夠避免以偏概全的誤謬。白話說,不能以領導廠商來斷定景氣的好壞,如蘋果這幾年一點也不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個別廠商重視的是自己的競爭力,然後才是大環境的景氣問題。況且多數廠商的經理人還充斥著代理問題,失敗可以怪景氣,但成功往往是自己英明,這是分析廠商行為時需注意的地方。

 

昨天歐美股市跌了一大跤,或許今年行情就是這樣的劇烈震盪難免,唉! 下週將會有一番的心裡掙扎,砍不砍?

 

幾週來比較不喜歡看「太祖王建」,原來現在正演到王建的黑暗期,一連串的失敗,讓原先角色被設定有些婦人之仁的王建,更是多了許多的哭哭啼啼,引發了內心的不耐。我們都太習慣或太喜歡看到勝利者的故事,一旦失意反而不習慣,現在就是這種心態作祟。這代表人類處理失敗有著天性上的缺陷,而敗部復活的困難可能是多數人想都沒想的事,真的能夠在挫折後,再站起來?

 

昨日傍晚運動,上課的老師表示要暫停自己拳擊有氧課程(至月底),主要是其擅長在武術,並非健身,過去因台灣學習武術的人太少,故兼著從事健身課程教學,但這並沒有利基(太多人都可以教)。十年了,想要回歸武術教學為主(我想可能也受到近年葉問電影受歡迎,武術有比較被重視),發揮所長。 我真的必須說,學武術太辛苦並不適合普羅大眾,不易成為一種潮流,而多數人健身的目的都是流流汗或抑制體重,要從事需基礎功夫的武術真的很難。或許把武術結合其他元素,如禪學等,可能會比較容易推廣,利基也許才會浮現出來。 走向大眾的,往往要在意感覺、氣氛,唯有走向小眾,特殊的利基才易被凸顯,但多數人不太會這樣區分,何謂大眾、小眾? 擅長之處真的是利之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