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憧憬旅行,以為是人生難得經驗,當下轉為中性看待,能親身到訪最好,神遊亦不差。

 

 

年輕時與多數人一樣,嚮往旅行,認為財務自由後,能自在的旅行該有多好,這期待已於近1-2年逐漸淡化。

 

看過至少超過百本的個人遊記、旅遊介紹、著名地點文化介紹等,慢慢知道,做個旅人,除非願意留於一地以年計數,否則幾天、幾週、甚至幾月都只能走馬看花。看到異於現居地風景不假,遇到絕美景色會讚嘆亦真,可這份感觸能在心中逗留多久?如果對人的情感都會淡薄,這個瞬眼的曾經也會煙消雲散。

 

這兩年開始在台灣短日走動,不像旅遊,主要是看看台灣城市風貌。兩次經驗沒啥特別,自己也會想這與在台北閒晃,有啥本質不同,還真的答不上來。

 

國內與國外旅行也是相似的,人文風情不同不用親訪也能略知一二。而多數旅行往往被行程或目的所包裝,看不到真實人文原貌,即便幸運或可一窺究竟,以我認知的人類社會,恐怕原貌十之七八也會令人失望。

 

如果能夠愜意、無所顧忌的旅行,不管人文,單純看看景致,享受一下奢華小日子,這也很不錯,但至少當下的心境還做不到。

 

因心智尚為成熟,故旅行與否,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不大,增添有限,期待也有限。

 

所以,未來要嘛真當個旅人,隨心在外閒蕩以年計數,否則對旅行這檔事,不會太上心。

 

有一個小例外,畢竟親人年紀漸長,過去不太願意與之同行,未來選擇幾次同往,或許可行。即便不在意倫理的我,偶而在不影響自我、裝一下孝心,無違本心為之亦無妨。

 

個人預期,若陸客因政治大幅減少,未來兩三年是台灣短日旅行的好機會,大量的平價旅館還新穎,價格也親民,值得趁倒閉前去住。

 

心,才是旅行的重心,與成不成為旅人無關,如果心之所往已無國界,何處不能神遊?沒親眼所見亦有圖片,沒親身見聞也有文字紀錄可尋,一切都有替代,重點是心是否得到滿足。

 

活在當下,就是追求平靜為首要,若幸運得天眷顧,哪天能無顧忌的當個長期的旅人,也很好,當不成也很好,只要隨時隨地讓心飛翔,何處、何時不在旅行?

 

人生不也是一種旅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