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肯定造口業,但我認為,無利益關係且助於思考的批判,仍有其存在價值。

 

 

其實不需批判也能過日子,又不是那種靠賣嘴泡的政論節目來賓,以佛學觀點,批判的口業不低,若無一絲好處,何必經常性的對社會見聞批判,毫無意義的事情我通常不做。

 

如果拿造口業換錢衡量,我傾向不換,造業求財,肯定更下等,若走阿鼻地獄都不知要多跌多少層。

 

那批判能有啥功用,我的想法是:

  • 對社會議題批判,有助於建立自我的社會認知:多數人都是把新聞當見聞,可我早已批判過,現在的媒體水平太差,差到相信媒體,人肯定越來越癡愚,故需要有自我看法,批判有助於建立自我看法。

  • 批判有助於思考:一個較完整的思維觀點是兼具正反合考量後的結果,多數見聞都偏正面闡述,因不認同而產生批判,這多數為反面觀點,若能統合正反後得到合將更理想,但走入批判已具進一步思考。

  • 批判有助於自省:若一個具一定水平的人,批判時多少會聯想到自己是否也有同樣問題,轉而發揮自省之效。若只會批評而不會自省,這種人是最差等的,比不批判者更下流。

  • 我的批判兼具想刺激讀者之意:我認為因教育失敗,導致多數人流於盲從,我想藉由批判一些所謂的大人物(其實是不入流的人物),減除或消除這種盲從之害。這世上沒有什麼定理,自己認為有理的就是暫時性的定理,但盲從於傳統、地位、宗教等,都容易陷入一種被洗腦的愚化風險,如果想避免,需設法建立自己的知識,藉由具備多元知識來避免愚化。

 

不過,在工作上做了不短時間的批判性分享,除了個人目的(上述前三項)有達成,上述第四項似乎沒啥見效,後來想想,人想要改變,重點還是在自己,故言人貴自知、人貴自救,想要自我突破,別人說千言萬語,抵不上自省的拾言百語,或許這亦是教育不易成功的深層本質因素。

 

如果閱讀不夠或根本欠缺,又無管道增進思考,要想要讓思維進步,真的是緣木求魚。我認為人若能增進思考,才能藉由眼界開拓,慢慢從單一走向多元,如果能夠有些契機,或許還能從多元走回單一,達到反璞歸真。

 

有點扯遠了,先求多元、增進思考吧,以我個人經驗,很多過去情緒上衝動都是見識不足下,加上年少氣盛而成,現在我如果還會衝動,往往都是想好後果才會去做,即便看起來結果相同(都是衝動),但層次已不同。

 

那還有什麼意外的好處?我個人經驗是,慢慢的感覺到自己包容性有提升。舉一個例子,5-10年前我性格上更偏向不接受一些不具道德或不負責行為時,一個曾經在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後來到現公司拜訪時用了一個他過去掛名但沒實際操作的成果當個人操盤實績,我當下心理十分厭惡,覺得這種張冠李戴很差勁,當然這個人後來也沒再往來了。現在想想,當時性格實在太龜毛了,雖對方道德上有瑕疵,可多半還是因為認識,所以對其道德標準要求的更高所致。

 

現在會提醒自己,是否反而對身邊的人更嚴格,這樣是好的嗎?當然如果不在意沒朋友的話,也是無妨。可若依我當下的想法,我會希望放寬道德標準,如果周遭的人具備60-70分等及格以上水準,或許就值得交往,要找那種90-100分的高道德水平,或許點燈籠也找沒。

 

只要對方夠真誠,至少具備一定的正直、誠信,或許已是百中選一了。我會常告誡自己,別妄想能遇到萬中選一的人,這種人太稀有了,又沒有人類動物園可以參觀、挑選,何必太執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