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五時會想到這件事,到底自己混不混? 如果多數時間,我會認為是「混不?混」,但以至少有完成一些事的角度,又會變成「混?不混」,這代表在判斷事情上至少都有複數的構面,不會只有一個答案。只有一個答案的,往往基於假設之中,用不確定去自以為確定,這不啻是「自欺欺人」嗎? 因此,我還是保留了「混不混?」的自由移動權。

 

有時後有著一絲熱忱,想要看看是否能夠突破一些「體制上阻力」,但多數是失敗的。那些早就無心的例外(這種人不論在那個位置都是一個樣),站在高位者會怕過大的變化帶來危險,站在低位的根本來無須擔心,只有那種不上不下的位置最尷尬,沒有進入所謂的「安全區」,也沒有懵懂無知到麻木不仁,才會需要自我評量到底「混不混?」

 

現在想起以前那些曾經唸過的書,會想到「壯志已消磨」這句話,在工作上會想「混不混」,也是在擔心自己是不是走入了這種不歸路。一旦走入無心,那真的只會越來越認同「一皮天下無難事」,然後就是自圓其說的埋怨別人。我至少要做到不埋怨別人,如同從事投機時不埋怨市場。有人認識我的人可能會笑道,也常曾聽你抱怨與批評,說不埋怨豈非空口白話? 非也、非也,我的批評與抱怨只是自我排解不高興的方式,嘴巴念念後就會忘了,而且回過頭來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就會覺得釋懷了,不過是自利或自私驅使而已,況且有一句千古名言說的好,「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當然我不會與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或許還會些鄙視,但這是內心沒辦法自然反應,很像聞到臭屁沒辦法昧著良心說香一樣。因此我很瞭解自己不適合做生意、做業績,才會在灰商那篇坦言,這就是我的侷限,過於高道德標準的人,往往只適合從事個人化事務,就是那種可以少與人打交道的事才會有利基,否則無心說出一些批評或不中聽的話,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樹立敵人,然後被別人回射一些暗箭後還會不知不覺的想,我有得罪過他()嗎?  這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然要避免了。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很忙、要務纏身,那是因為都在許多會議、討論中,不知不覺時間就消失了。我沒有要說這些活動不重要,只不過因為「不能隨意講話或僅能聽官大學問大」等顧忌,使多數的這類活動在我心理也不過是一種不得不的忙與盲,倒底能夠從這些活動中得出多少結果? 在多數的運作上都是少數人說的算,這些少數人不拍板前,這些活動再多都是一種假性的「集思廣益」,種因還是在哪些明明要不得,卻往往不得不做的顧忌呀。

 

如果扣除的這類活動,或少一些這類活動,相信很多人可以有更多時間去調劑身心,做一些看似無益(端視個人用什麼樣的角度,也可能是很有益也說不定)卻至少無害的事。把這類事對比到投機,就是沒行情少做的道理,只是有多少人能看透? 我也沒做到,因為即便沒行情,我都多少做一點,只有少做,還無法達到「不做」。但必須坦言,在我的印象內,至少有超過半數的時分,結果是不做比較好。

 

而這些事只能自言自語的表達,有多少人會接受,怕被冠上偷懶、不認真,所以即便真的沒做什麼,也要裝著瞎忙,避免惹上惡名。我還是信服投機上的那個道理,沒行情的時候,到處去玩玩散散心沒什麼不好,只是要確定自己不會「玩物喪志」,到了要用的時候,腦袋與手腳仍堪用即可。我想很多人唸書都有這種類似的經驗,平日玩得很瘋也考試也不比人差,那為什麼不能同理的運用在工作上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