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拉威爾的「異數、決斷二秒間」等書,饒富思考價值,對新書「以小勝大」具相似的期待。

看完這書,不差,但少了整體感,總覺得書裡不少例子,只是在強調主流價值可能的偏誤,與以小勝大沒太大關係。原來是書名問題,英文書名「DAVID AND GOLIATH」,引自聖經牧羊童大衛擊敗巨人武士歌利亞的故事,有以小勝大的意涵沒錯,可重點不僅於此,還有人事物的成敗,不一定從表面得知,且一時的成功(正確),或許是恰巧,實際錯的離譜。

書中主要觀念是邊際效率遞減的「U型曲線」,一開始事情的發展如多數人認知,是一個正向關係,以教育為例,減少每班學童數,一開始或許因教師能更關注學童而產生效益,可過了某個臨界高點,學童太少的壞處會大幅顯現,原先的正向就會被逆轉。

作者舉了以下的例子試圖來說明這個道理及其延伸:

  1. 1.優點未必是優勢:大衛與歌利亞故事、有富爸爸不一定是優勢、拒絕參加主流沙龍的印象派畫家。
  2. 2.有益的困境:閱讀障礙症反成向上的動力、苦在起跑點就能贏在終點、善用巧計的黑人民權運動。
  3. 3.懷柔寬容是最強大力量:恩威並施取代威權的紐約警察、用寬恕代替報復的喪女雙親、為正義而無視危險的樂善邦。

這些例子或想闡述的道理,多數合理,卻也很難說是一定,主要是人的複雜性,讓社會的發展往往看似穩定,卻隱藏很多不安定的因素,譬如作者舉了一個成績很不錯的女孩,在大學的選擇上,捨棄去中等學校當優等生,而到長春藤學校當中等生,最後遭受挫折而放棄可能的人生發展,真的一定會這樣演變嗎?

或許遇到相似問題的女孩,因性格堅毅,反而能因激發中等資質,在長春藤學校裡更上一層樓。沒錯,作者闡述的多數可能,可社會學最大的挑戰之處,永遠找得到黑天鵝效應,且往往機率還不小。

另一個印象派的例子是,當時法國藝術以沙龍展為最,主流畫風傳統,印象派自然無法在沙龍展上有什麼好成果,可是真的自己獨立舉辦畫展,就能夠扭轉劣勢,這是事後論,如果時間往前移個1世紀,或許當時民風無法接受這種超寫實風格,即便自行辦畫展,恐怕還是吃鱉局多,在我心裡,一件事情的成敗,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等眾多條件多數齊備時,才水到渠成。

雖投石者(如中國的弓箭手)往往是步兵的天敵,因可在近身交鋒時就先重創對方,可是那也要是厲害的投石者才行,一旦射不準,威脅很快就迎面而來,所以成功的要件,還是先求諸於己,再求於諸與天、人。

 

以下書中文句摘錄:

ž              *力量可以來自其他形式,例如打破規則、以速度和出奇不意取勝對方的蠻力(p.50)。

ž              *人口軍力相差十倍以上的戰,大國戰勝機率是71.5%,小國獲勝近3成(p.59)。

ž              *弱勢者的策略通常艱辛(p.69)。

ž              *我們常想著,名望、資源和隸屬菁英機構對我們有利,卻沒花夠多時間去思考,那類有形優勢對我們的選擇構成怎樣的限制(p.76)。

ž              *革命源自當權者的愚蠢和殘暴(p.268)。多數人關心成本效益,常以壓制、威脅方式為之,可想促使罪犯及暴動者守規矩,就跟想促使小孩在教室裡守規矩一樣,得靠正當性(p.277)

ž              *正當性原則三要素:被要求服從當權者的人們必須覺得他們能夠發聲,且聲音能被傾聽;必須讓人們能夠合理預期明天與今天法規大致相同;當權者必須公平,不能差別待遇(p.276)。

ž              *當權者必須擔心其他人對他們的看法,那些發號施令者的成效,其實高度取決於被發號施令對象的感受與看法(p.289)。

ž              *嚴刑重罰可能無效,主要是犯罪者下定決心,或根本什麼都沒多想,或不在乎。(p.316

 

世道無常,可用書p.263引用聖經的話語:「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走回了原點,一切都是天意,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