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天,自己花了些時間在看財報,就把一些想法寫出來。

 

半年報中,如果觀察(P/E),有幾個想法:

1.     P/E最驚人的(低),多數為業外,譬如半年報獲利王1439,而54662850都有這個現象。

2.     營建股是蠻突出的族群,但基於景氣循環股賣在低本益比的思維,這個族群看看就好。

3.     部分景氣循環股的獲利數字都很不錯,其中塑化、紡織、鋼鐵、航運、汽車等產業都有不少個股,但景氣循環還是要看未來,也因此即便大家預期3Q貨櫃獲利數字很驚人,卻買的怕怕的。但是我倒是不太擔心,這明明是4Q才要擔心,現在擔心太早了,因此如果是我,未來12個月還是會選貨櫃股當成短線交易之標的。

4.     部分電子零件通路數字蠻不錯的,我想這個族群最怕景氣下滑(營收、存貨、AR三傷),故擔心景氣下滑的話,也忘了這些股票吧。

5.     PCB或連接器等電子零組件部分財報蠻出色的,這些股票多數的缺點就是「不穩」,今日之赫赫,怎知不是明明之涼涼,所以這些標的除非資訊通曉,否則也只適合做小、做短。

6.     部分NBNB零組件被過度唱衰,我想一直講毛利率保幾不是這麼重要,最重要的是這些公司股價被修理,在我心理股價基期低才是最大的利多,因此這個族群會是我短線交易的選擇標的。

7.     LED族群應該是出頭天了,上半年繳出我腦海映象中的幾年沒看過的最佳數字,但我想好戲就到這兒了,如果液晶電視的需求放緩(看面板族群就可以觀察這部分的景氣),那LED能夠亮多久,又要想照明嗎?這應該還有不短的時間需要等待吧。我刻板印象讓我對這個族群沒有太多好感。

 

另外就是,蠻多公司半年報數字很犀利,這具備持續性嗎? 倒底獲利好的來源是因為低價庫存、營運效能改善,或是乾坤大挪移,這就必須依賴經驗與猜測了。因中國製造要素之成本增加,推測多少會製造公司造成壓力,故能夠在製造上獲利突飛猛進都蠻值得懷疑的,尤其不少公司過去都沒有穩定獲利的能力或背景。 我通常會主觀的對於中小企業先給予懷疑的角度,因為台灣資本市場不是個乾淨的場子,裡面充斥老千,而十幾年下來,被抓到並判刑的人少的可憐,單就機率的話,我想多數中小企業都會想要好好的賺它一筆股票財才是。因此在「老千騙局」下,能夠依靠的只有關係(消息)、經驗,而我只有經驗,一段不長不短的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