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願意當禿鷹呢? 這本以購併、企業重整為題材的商業小說,除了描寫併購或重整過程中的種種方法與手段,我想作者真山仁的企圖遠大於此,才會在增加了幾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又以故事人物的思維去探討了阪口安吾的「墮落論」,是一本多元的小說。

 

先說以基金方式進行併購,又涉及政治、軍方的色彩,我想這應該受到黑石集團的影響。這本小說有著不低的教育意義,至少一些常用或與當地法律相關的方式都能夠被大略的介紹出來,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追求真實性的緣故。 然後把媒體輿論、情報收集視為是併購活動的重點,這是十分正確的,如果去看美國的併購經典書籍「門口的野蠻人」,就會清楚感受到輿論帶來的影響,還有能否得到競爭對手正確的資訊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當然,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萬惡的政府出現,想追求真實,很難不去涉及政府的種種黑暗面。故事中鷲津最後能夠成功的就是靠握有當權者不法的證據,我想從政者又有多少人能夠一生清白的,想要藉助別人的利量往上爬,就必須有相對的付出,所以政治家才會百年難得一見,所見所聞都是政客,而且多數(超過90%)更是令人鄙視的那一種。

 

其實,人的存在的目的是什麼,這是作者透過故事主角鷲津、芝野,試圖去思考這個問題,雖實際上這是無解之題。鷲津雖在併購上展現非凡的成績,還被冠上Golden Engle的美稱,但是其內心卻是無比的空虛,明明喜歡彈琴卻不得不放棄,想安穩的開一家拉麵店卻放不開當前的事業,而男女關係更是多數處於一種補償心理上的性慾,這應該是多數大老闆的真面目吧。作者引用阪口安吾的想法就是想要把這種墮落的思維展現出來,明明思想是現實、或帶著不堪,卻被外表或財富上的光鮮亮麗所掩飾,人難道不能順著內心,並真實的表現出來?  而芝野這個正派的人,也因追求事業而一度放棄家庭,還讓妻子患上酒精依賴症,這也是當代多數工作者的問題,明明有著家庭,卻一副事業為重。還看過不少老闆還會自嘲為什麼要結婚,我想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吧,用著看似正當的名義(工作),卻把很多時間花在交際應酬上,真的一定要這樣才能成功嗎? 故事中的芝野算是一個負責的人,所以會選擇回到妻子身旁,我想作者即便在不少地方批判了當前社會但是內心還是追求一種「善」的表現。

 

另外,故事也花了不少篇幅在展現經營者的既得利益心態,把公司視為己有的私心,而慢慢的失去的合理的判斷力。人都是這樣的自以為是,越是成功的人,很難不產生成功者的傲慢,彷彿公司沒有了他就會敗亡。我一直很不屑這類的人,只不過是當前的權勢讓別人不得不的阿諛奉承,當沒有了現在的位置、關係,又有多少人會理你呢? 因此眷戀權位的心態才會充斥在多數人的內心,其實以政府或公司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決策者,沒有這些人事情一樣可以運轉,多半時候可能還會運轉的比較好。決策者的用途只在於能否在「關鍵時刻」做出一些適當的判斷,並且要把組織帶向一個具競爭氣息的環境,多數人都會因生存壓力而奮戰,因環境安逸而逐漸敗亡。

 

這雖是一本蠻厚、長達6百多頁的小說,但因為內容多元性(併購、人性、社會等探討),是值得推薦的一本書,我這次沒有對阪口安吾的想法有過多著墨,未來若再看,應該對這部分多些探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