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事了,除了生活困頓無法考慮健康的人外,其他人都很難避免與健康產生一定的交集,有健康不一定快樂,但沒健康肯定不快樂。

 

有時候想想,似乎無須太過計較,想計較的時候都是因為,如果過於放縱,會不會讓對方誤以為自己正確,進而更加為所欲為。這種判斷很難,不過如果我想要計較,一定是希望不要讓對方過於「得寸進尺」,這樣做實質的意義為何? 其實,任何的意義都只存在自己心中,沒辦法用別人的角度去思量的,人只能活在自己的的價值判斷中。這樣說或許武斷,卻較能解釋人的行為,想用多數來解釋,很容易陷入一種群體的迷失與盲從,也看不清自己真的想的是什麼。

 

在美元、美利率開始反彈之際,需要看看這波趁著量化寬鬆題材亂竄的金融市場,是否會有些明顯的轉變。金融市場真的很有意思,漲多了慢慢就會被說服,黃金不斷的創高,一定會在某個時間點又再度吸引投機的人進場,所謂的「追捧」不就是指這樣的事。

 

最近對於行情沒有太多新的想法,因為實際的結果不理想,說明了這樣的行情自己確實看不清楚。比較明確的還是數字上的意義,十月營收普遍顯現出疲弱,這比較符合原先應有的想法,千萬不要旺季堆一堆庫存,然後讓明年第一季慘兮兮就很好了。反正現在台灣中小型公司的特性就是獲利難以掌握,很容易趁機在數字上先壓一壓也好,對於明年不是壞事。

 

有時候走著走著又會回到老路,最近比較想維持早先區間的作法,至少這樣會穩當的多。這個盤看回不回的,卻讓很多股票早就跌的七葷八素的,其實在指數榮景下,暗藏太多的兇險,還是回歸原本穩健的步調比較好。

 

很多人都在吹捧棉花大漲聯想出來的商機,但是看看不少加工絲、紡織公司3Q的獲利又讓你看不懂,除了遠東以外,營收最大的幾家卻在3Q創了這三季來獲利最差的數字,完全與聯想背離,如果只有營收沒有獲利,做辛酸的何必?  原物料相關的公司最難以預測的就是庫存與銷售價格了,到底現在是用到了低價或高價庫存,又或能否趁漲價把價格轉嫁給客戶,這些沒在業界都很難清楚,所以只能猜,所以才會對投機沒有足夠的把握。

 

反回歸人生,也一樣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想想真的是「萬物同宗」,難怪任何道理推到最後,很容易得出的都是一個「無」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