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還是陸陸續續在看書,只不過交替了數本,唯一看完的就是這本最薄的推理小說。

 

作者我孫子武丸最著名的作品是「殺戮之病」,還沒看過,但這本也是在日本有高度評價的,在推理小說還頗具參考之本格推理作家協會2005年度十大推理小說位居第三名。作者認為推理小說可以用實驗方式進行,結合社會事件與佈局,讓小說更加多元化。譬如本書就以常用之宗教犯罪作為一個主軸,然後與人性黑暗面結合起來,讓故事成為一個惡人得逞的結局,這雖看似沒有公平正義,卻也是當下社會的一種寫實,很多犯罪因人性關係,反而難以有現世報,因為已經成為一種「共犯效應」。

 

這故事還是偏向本格推理多一些,因為不論教師或刑警的妻子最後被誰所殺的解迷,作者還是用了詭計,不是很合理卻也還說的過去,反正失手或無意之間也常是錯誤的開端。我比較覺得納悶的是,作者並沒有想要擴大對於宗教活動可能的欺騙與迷惑民眾上多著墨,譬如用教師去參加了一日體驗,也描述部分誘惑入會的方式,卻不夠深入,譬如除了美色以外,是否確切使用了類似毒品的興奮劑,又或運用了催眠等手段,才能夠讓人有種飄飄然的假象,這是一種很必要的手法,被迷惑而自願,才能免除很多困擾與被揭穿的危險。

 

當然故事中那種監視器的方式很聰明,卻不容易施行,第一現在技術有這樣先進嗎,可以用微型方式去竊取隱私,來後成為說明民眾的一個幌子。然後就是身份上的包裝,要改變身份需要更高明的漂白或更多滅口,但作者並沒有想要在此多著墨,只想要讓故事轉折成,探詢的人被抓到把柄,最後只好同流合污下去,成為犯罪集團的一員。

 

要成為大型犯罪集團,其困難性高主因在於,人很難不被發現把柄,一旦被抓住了弱點,要壯大的可能性會受限,有著太多顧忌與被揭穿的可能。我個人認為故事還算緊湊,具可看性,但並非是自己很喜歡的那種,我依舊喜歡人性多一些,寫實多一些,故哪一天若能夠更真切的把一些宗教團體的可能不法行徑揭露出來,內容會更加精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