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

想要單從管理書中找到獲利的關鍵因素,不啻緣木求魚,但是如果能夠從管理書得到一些好的觀念,我想這才是閱讀這類書籍的最大收穫,這本是有著樸實無華的特質,沒有特別的想法,卻很實在。以部分為例:

    怎樣踏出第一步:最實在的就是捨棄業務員的心態,除非高毛利,否則寧小勿大。

    培養韌性:老生常談的說著堅持的必要,與從失敗學習。

    時間比金錢珍貴:最有用的是第一份事業計畫書要簡單,而且要親自完成。

    錢,其實比你想像中好找:維持銀行關係的必要,與確保應收帳款品質。

    找出你的魔術數字:把事業設法轉化成幾個能夠掌握的數字(可不是無謂的KPI喔!)。

    學習談判的藝術:學習傾聽、去除成見、懷疑與在談判時能夠不盡滿意(增加後續的改善動力)。

    業績,是有分好壞的:小客戶的分散,盡量不要為了填補閒置產能而降價。

    抓牢客戶,千萬別放手:把老客戶當成新客戶對待。

    養成漲價的習慣:寧願漲不停,也不要被迫最後大幅漲價。

一看就知道很普遍,溫習中還覺得有收穫,就是一種成功,如同書中建議不要找創新的產業,寧願選擇成熟的產業,這就是一種很務實的思維,先找失敗率低的進入,然後設法找出差異化,比那些一開始就期待創造不平凡的,容易成功的多。整本書閱讀起來,一定會比聽多數老闆、主管鬼扯蛋有意義的多。

 

「巴菲特的真本事」

這是瑪麗.巴菲特與大衛.克拉克合出的第四本有關巴菲特的書,最值得看的是「巴菲特原則」,最不值一看的就是這本,如果有基礎財報觀念,千萬不要買肯定會覺得浪費錢。介紹財報最值得一看的書,第一推薦還是「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

 

「尋找投資護城河」

這本書整體感覺普通,但有個地方值得思考,就是認為「優異商品、龐大市佔率、卓越執行力、傑出管理者」並非創造長期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而是「無形資產、客戶轉換成本、網路效應、成本優勢」。

 

這樣的思維不無道理,但是即便去較為深入分析後四者,還是會面臨很多知易行難之事,畢竟公司之善變不會比人少到哪兒去。去想想不同的優勢之處還是必須,但要成為一個很有用的判斷方式,我覺得仍是每個價值投機(資)者的一大考驗,或許可以說是一輩子的考驗。另一個好處就是兩佰出頭頁還字體不小,閱讀上不會太花時間。

 

「工作!工作!」

作者艾倫.狄波頓從過去以來就是我蠻喜歡的作家,用很易懂的文字語言談論各式各樣的人生問題,這本也是類似的作品。其實一開始看這位作者我會建議從其自傳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開始,因為愛情問題是我們多數人都會感興趣的,如果對於生活哲學有興趣,那「擁抱似水年華」這本就是輕薄的入門書。

 

這本算是其作品中,我認為處於中間水平,主要是作者藉由不同的工作或經驗,去談論一些人生道理,有些內容很有意思,有些內容又有些意義暗誨不明,我比較喜歡其中的「職涯諮商」,引用了馬斯洛的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非正常的現象,而是一種罕見並且困難的心理成就。」 而「繪畫、輸電工程、會計」等都蠻有意思的。倒是一開始的「觀船人、餅乾製造業」等有些無聊,不過整體而言,我還是蠻喜歡作者的筆調,即便上一本「機場裡的小旅行」被總幹事批評為置入性行銷作品,但這本會很明顯的好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