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著日本直木賞作家三浦紫苑兩本作品,一是直木賞得獎之「多田便利屋」,另一是山本周五郎賞入選作品「我所說的他」。

 

「多田便利屋」是以經營便利屋(承接各種委託)的多田為主軸,然後遇到了幼時同學行天,增加了生活的多元性。故事的主軸是兩個內心都帶著一些不想告人之事的男人,巧遇而生活在一起,慢慢覺得這樣其實也不錯的一段生活性描述。我覺得這種帶著灰色調、沒有人生目的之主角,是未來脫離高速經濟成長的國家,必須走上的一條單行道。如果選擇活著,但可能因天生環境或後天不順遂,把自己逐漸封閉起來,這種帶著心理問題的故事,為逐漸增多,我想這是為什麼得獎的主要原因吧,帶著無奈的灰色調,卻又不失希望,是蠻容易得獎的一種陳述方式。

 

我比較不喜歡的地方,是作者試圖帶著一些預言或引言成分,自己看不出這橋段的必要性。在現代,不用神諭的方式會比較理想,用了預言類的方式,會喪失真實感,整體而言還算不錯的作品。

 

比較沒感觸的是「我所說的他」,同樣用了隱喻的方式,卻讓我看的有些迷惘。當然一開始有些想睡是思維發散的原因之一,但後來回神後,還是看不太懂作者想要強調的意義,圍繞在一個外遇,所衍生出相關人的一小段故事,可是那段外遇並沒有讓自己太動容,故後來造成的一些負面影響,也不那樣的駭人,反而覺得有些莫名。我們知道外遇後的夫婦離異,容易讓小孩出現心理問題,但是因為沒有那種內心戲,一下子就走到影響,這種跳躍讓我不是很能接受,小孩叛逆的飆車、自殺,而妻子成為疑神疑鬼的人,這樣的許多後遺症都是一下子就呈現在眼前,蠻突兀的。我想第一段的「結晶」中,那段話或許是這本書的一個關鍵,「重即在你心上的武器,總有一天會消逝的。但開了口的大洞卻會有遠殘存著。….」作者重於延伸後續的開了口的大洞,而我卻沒有感受到那種形成大洞的痛楚感,所以對於後續的風聲穿透其間,就無法入戲。

 

另一本總幹事給予好評的「咖哩香腸的誕生」,自己不是太喜歡。敘述一個男子想要去找出曾經吃過、難忘的「咖哩香腸」之發明源由,而帶出的一段時代故事。以第二次大戰德國納粹為背景的故事太多了,而這本把一個中年女子,與一個年輕軍人的邂逅為故事主體的小說,沒有太動人的地方,很平順的把孤寂的心與慾望結合在一起,還有帶入人性慣有的自私擁有所產生的欺騙、不信賴。我是認為平平的,沒有讓自己有產生很多人生感觸,總覺得能夠生存,還有著回憶,是個算溫馨的結局。

 

最近不知是否心不在焉,還是口味不合,沒有看到很喜歡的作品,不錯看或普普比較多,可能是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多一些內心戲的故事吧。譬如最近偶而看韓劇「雪之女王」,那種太簡單的劇情,僅想用內心掙扎來作為劇情的主軸,就會讓我逐漸產生不耐。想要光從內心掙扎來引人入勝,那是十分困難的,畢竟越是深沈的情感,往往難以從表面體會,所以察覺或領悟就形成了困難。我想韓劇很多時候,都是以俊男美女當成故事的主軸,可是如何多一些行為、言語上的感人,可能會是比較成功的戲劇。

 

可能是自己的關係吧,暫時在閱讀上失去了一些感悟力,人都會走著、走著,遇到一些比較類似迷宮的時期,不試圖一定要走出來,只想一直走下去,能夠有著思緒一直走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