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連兩日崩跌讓帳面損失很大,心理多少想要有些舒壓的需求,週五傍晚請了1h假去運動,結束後看到鄰近新開幕的Uniqlo,排隊也沒很長,沒有阪急店開幕這麼誇張,臨時起意去逛逛,大致花了十來分鐘就進入了賣場。
可能是個人對於價格的體認與多數人有異,Uniqlo的價格偏向中價位,但這是尚無考量品質與價格之C/P值前的印象。當然,如果從品項名稱而言,很多看似高品質的商品,如美麗諾、喀什米爾毛衣等。而購物往往都在於每個人心中的那一把尺,我算是消費力相對低落的一群,因此這部分的判斷往往與常態有明顯差異。
克制不了舒壓的補償心理,略微消費一些與投機1-2天的帳面損失,至少數十倍以上的差異,所以手癢買了其開幕主打「特級超輕羽絨外套(1990)、一般直筒牛仔褲(499)」。外套真的很輕,只是不知保暖程度,當前的入秋還不是拿出來試水溫的好時機,但這單品的價格已是除之前買登山用品外,這1-2年內單品衣物中最貴的吧。比較可惜的是低價的牛仔褲不能免費修改,要外加100的費用讓我決定先折起來應對即可,這兩天就會先拿起來穿,如果不是很貴的東西,我現在傾向買來就要用,避免擺著成為觀賞品及搬家時的無謂負擔。
其實,Uniqlo要在網路買,才會感受到價格的平實,一些舊款的促銷還蠻吸引人的,逛呀逛就不禁意買了7-8種以內衣、Polo杉為主的東西,略微高於免運費的 1500標準,這些衣物可以在一拿到就馬上使用,我比較想親身嘗試一下,這個全球前三大之一的平價服飾品牌,是否真的在品質上有獨到之處。
台灣突然在1-2年之間,成為全球平價服飾品牌Zara、H&M及Uniqlo的攻略必爭之地,U公司佔了先機, 而Zara的店已在趕工中,而H公司也打算明年進駐,這應是看到台灣人深厚的消費實力(從儲蓄率、外匯存底來看是對的)。這也說明未來的消費趨勢可能朝以下方向發展:
1. 虛榮心的追求依舊:這是精品市場不墜的原因,太多人不論有錢與否,都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用著名牌來包裝自己那顆善變有膚淺的心。
2. 高品質的中價位突擊:以超越其售價的品質,去突破市場的策略過去在飲食中有很大的斬獲,王品集團、85度C都是當前成功的案例。這部分試圖擺脫低價戰,用差異化建築出消費者心中那高C/P值的印象,這部分是當前多數業者想要從事的策略,而Uniqlo我認為也是buy這個idea。
3. 給我低價,其餘免談:因應日漸成型的M型社會,與全球經濟走向低成長與動盪的時分,對於多數所得不增長,甚至衰退的人們,追求便宜成為一種不得不的顯學。這從10元、39元均一價的商店興起,及50元便當、100元剪髮等商機崛起,都可以看出這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趨勢。
在台灣,近幾年一直看到的是年輕族群成為消費主力的現象,印象之前的日本也曾有這樣的時期,在父母荷包還沒被掏空前,年輕人往往成為一種可怕的啃老族。在Uniqlo店裡放眼望去,7-8成都是年紀20歲上下的年輕人,而且在他(她)們表情中看不出有像我猶豫再三的考量。當然,這樣的消費力能夠持續多久? 如果台灣的經濟還是偏向內冷外熱的話,又或全球經濟真的如我所言的這樣不佳,讓房市與股市下跌產生了嚴重的財富縮水效果,而緩步的消減未來人們的消費意願與能力。坦言自己判斷消費會蠻有可議之處,因為缺乏同理心,都只能憑藉理性思考作為依據。
常看見人引用了這句話,Life will find the way,正如鴻海郭董所言,沒有不景氣只有競爭力的問題,如何發揮著適者生存的本能,才是人、事、物的存在之道。Uniqlo以高C/P值在日本經濟低迷的1-20年之間崛起,現在又採同樣思維,在看似要走日本老路的台灣來重作馮婦,這策略很高明。我認為這說明了一件事:
機會永遠存在,端視自己能否去發掘與把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