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都做著自己事後才發覺的「牙給」的行為,所以人才這樣的難懂。

 

昨天入手了一台 Vaio-TZ17,價格不算太漂亮,而且過程還上演「飢寒交迫」的戲劇性。與網友約在某個地點,但昨日傍晚開始的雨讓我身體大約40%淋濕,而原來對方是某學校的夜間部老師,當時還有課,卻沒事先在電話講明,然後到了學校內帶我到其辦公室,然後開機讓我驗,就說他還有45分鐘才下課,就自行離去(太率性了,都不怕我捲機潛逃)。辦公室冷氣很強,讓身體的寒意更深,所幸我多數時候都會有禦寒衣物(沒習慣吹冷氣的習慣),但當時已過8點,沒吃飯的肚子確實也有飢餓的感覺,就這樣又冷又餓的待到8點半。對方其實是蠻海派的人,所以我後來也不好責怪其蠻唐突的行為,不過當前電腦使用已大不如前的自己,連續幾次想換機,後來都覺得沒有實際必要,這此恐怕也可能這樣上演,沒辦法關鍵在於現在的機子還堪用,可是賣不了什麼錢,那可惜的感覺往往無法擺除。

 

今天早上拿出來實測電池使用時間,半亮的螢幕可連續上網超過3小時,算是很夠力的NB,畢竟這已是近四年的機子。因被NB束縛,上午就把總幹事的新作用電腦看到最新的進度,其實也快到結局,而作者打算開始不公開,要把結局保留給願意買書的讀者。平心而論,作者人物的文筆確實比之前的1-2集多元,也引用了很多閱讀與旅遊經驗在故事中,這都是一種很明顯的進步。不過,之前作者想要克服的人物過多問題,還是沒有大幅解決,個性的鮮明度仍不夠。最大的問題應是格局太大,要用一本小說來陳述,難免會有那種過於戲劇性的發展。而利用隱射歷史事件雖有助於引起聯想,可是那種過於熟悉的過程難免會降低新鮮感。

 

看類似的金融故事,權謀、利害關係都是難以避免的,卻也讓自己會想到,若社會這麼不堪,未來又能如何期待呢? 即便故事可用善的方向結尾,卻沒法掩蓋住現今社會的沈重問題,身為其中的一個小人物,常常會有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想為社會盡一份力,卻知道這最後都是徒勞,不過滿足自己的道德心罷了。如同改租套房後,才幾個月那共用浴廁就髒亂不堪,這不過是用一個小地方去放大人類的根本問題,越少人願意無為的犧牲,那惡化的情況只會成等比級數的方式成長。

 

有人一定會認為,如果用朋友關係去約束,或許可以激起對方的羞恥心,但我認為短期是有效的,可是日子一長,人的習慣就會戰勝羞恥心,很多人應該可以從周遭人事物去看到這一點。

 

果然「賽德克.巴萊」開始呈現觀眾的反應,開高走低的戲碼,電視播出觀眾的反應,開始出現「認為拍得很好,但是太沈悶了」之類的看法,這就是多數人真正的看法,如同多數的書籍一樣,寫的再好也不一定能夠吸引大量的人閱讀,多數人想要的往往是那種快速、短暫的感官刺激。

 

我不禁要苛責當前的電子產品快速的更新,助長了人性的不穩定面,試問如果東西可以喜新厭舊,待人處事難道不會被這觀念所左右? 不過這就叫做趨勢吧,我們只能任由著它發展。

 

原想要完成上週沒看完的「冷靜與熱情之間」,不料被NB模糊了主軸,就等下一次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