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具深度的書,幾次翻閱都有不忍細讀的想法,很像外出吃飯,真的要去看看廚房與料理過程是否ok,又如希望毒品癮者,看著其吸毒如何造成殘害身心的過程一般。

人們生產東西,然後採用著物質經濟的流程,從原料、製造、配送、消費到廢棄,最後得到什麼,一個環境污染、壓榨弱勢人們的結果,我其實很自責,即便個人物慾已低於多數人,卻仍是環境破壞的貢獻者之一,掩耳盜鈴般的活著,而且我沒有作者於書後小段期待般樂觀,從歷史的回顧來看,崩解仍是未來最可能的出路。

因為看到了可能的未來,這不會是一本令人愉悅的書,揭露事實往往令人心驚、心痛,不過若真的想要知道人類過度消費、全球貿易化釀成了怎樣的後果,這書有很多知識上的幫助。

大致上面對環境的可以分為四種人(以下都是個人淺見)

第一種是高高在上、一直以為效率、科學化等方式可以改善生活環境;

第二種是像我這樣在經濟狀況還ok的小老百姓,不論是否瞭解這個真實或被蒙蔽,一樣無能為力;

第三種是如作者,仍奮力的與試圖扭轉這個困境;

第四種是居住於第三世界的人民,被壓榨、掠奪不說,最後連垃圾都要送給它們。

對第一種人,只能說這些人我認為最爛的一群人,佔盡好處不說,又自以為是,作者也列出了如IMFWorld BankWTO等都充斥這類人,好聽的說是要讓世界更好,盡幹些如「經濟殺手的告白」那種掠奪的爛事。

第二種人還算幸運,畢竟還享受到了所為文明的成果,可是也正因享受過,多數都有了上癮症,連我自認比較輕微,我都比須坦承,應該「回不去了」。

第三種人我由衷的敬佩,世界因為有了你們,多多少少改善了一些。

第四種人我由衷的同情,看了很多書後,譬如「不能說的名字」,就是為了開採石油,因反對而被滅了村。而「天虹戰隊小學」也是未來開採錫,這些人多數只能去做勞力,不管天資是否聰穎。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連昨日看的「The Rum Diary」電影中,波多黎各當地人一樣過的辛苦,明明是自己國家的美麗風景與海灘,卻沒能享受,只能幹些勞苦工作。這種不公平、迫害,不勝列舉,真是苦了你們。

我們肯定會因為追求成長,最後如汽車、飛機般,失速撞毀,原先我還寫了些對於成長的評判,想想算了,就等日後「自食惡果」吧!

另,還看了岡鳩二人組,獲得1985年日本推理作家長篇賞的「巧克力遊戲」,故事開平走小高,雖題材與詭計今日看十分平常,但最後走向善的那一面還是略微小小的感動一下,還算可以一看。

而「貴族.騙子.華爾街Wall Street – America's Dream Palace)」,這本用散文方式暢談著華爾街的人事物,不過因為多數以19世紀為主體,蠻有距離感的,要不是自己多少對於華爾街歷史有涉略,我想會陷入一堆人物名字與當時的經濟狀況的混亂迷霧中。我認為雖值得一看,可是不吸引人是實情,有一個意外的小小收穫,原來老甘迺迪是投機名人,躲過了1929大崩盤,還以擦鞋童理論,讓後人津津樂道。

我原先想要找找是否有老甘迺迪的書可以看,可是沒有,我可不想看他那些從政的兒子們,政治在我眼中,不過是性、謊言、濫用權力、利益等的集合,避之唯恐不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