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漫畫改編的電視劇,沒看過原著漫畫,從Wiki的比較來看,基本架構都依循漫畫進行,所以兩者差異主軸是一致的。

這故事的主要探討問題,人性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如同第一部劇終前,小直說了真的不可以「死正直」? 經過了多次的詐欺遊戲後,看似最終善良的小直還是感化了多數人,把人性的光輝面發揚出來,這完全流於戲劇效果。

先撇開人性的善惡本源,光從為什麼會發展「賽局理論」來說,就是在探討類似的問題。沒錯明明是合作之下得到的結果對於整體最好,如同故事中如果和局大家都不會有負債一樣,可是為什麼後來賽局解往往沒有走向合作解,主要還是「背叛、欺騙」的誘因太強。善用背叛或欺騙的人也可以是善良的人,譬如故事中的秋山,這與西方哲學家想要有的理想國是一樣的。只要主宰的人具備聖賢之德與能,最後在來進行公平正義的合理分配即可,反可以避免過程中太多人性的劣質面導致的困擾,所以並不是小直的「死正直」獲得最終的勝利,而是其幸運獲得具備主宰能力的人(秋山)之支持,才能有個好的結果。

我的想法是,智慧(A)與正直誠信(B)是一個缺一不可的組合。僅有B A,就會像故事中的小直,每每都搞砸,因為太容易相信人反而顯得愚昧。當然戶田惠梨香可愛的笑容或許多少有些讓人放下心防的可能,但我想這對於具備A的人是無效的。僅有A但無B,就會像故事中的福永、橫矢等人,單純的想要欺騙獲勝,這種人只要一多,社會就不會太平,這絕對是當前世界上逐漸走向惡質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具備A的人太愛賣弄小聰明,汲汲於私利了。

這第一部劇包含了四個遊戲:

1.第一回合:親友的背叛。最大的危機是「自以為信任的人,往往傷人最痛」,所以我認為不是因此而不願意相信人,可是儘量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去相信(沈沒成本視之),即便最後被背叛了,都是容忍的範圍之內,會痛但不會致命。提及一個頗有道理的致勝方式,先給予壓力,然後在對方忙中有錯下,給予致命的一擊。

2.第二回合:少數決。最大的危機是「內部欺騙」,福永說了一句惡劣的人常用的話「一切騙局,都是被騙一方不對」。故事強調掌握「時間」是一個重點,積極的觀念絕對正確,可是如果忙於欺騙,那又流於有AB的後果。因此我認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儘量發揮收集資訊、觀察,然後去自我判斷,做出自己最佳、願意承擔的選擇即可。

3.敗部復活戰:裁員遊戲。如果想要只要拱出一個人犧牲即可,那是選出最討厭的人,還是最笨的人? 故事中小直透過秋山的幫助,扭轉了劣勢,然後做了一個保大家都平安的決定,這是AB結合才能夠達到的最佳結果。我認為故事中那種「孤立弱勢」是人類常見的劣質行為,自己或多或少都有這問題,譬如看到那些街頭流浪漢都只想避而遠之,這不是有相似的想法。我只想先做到不害人,是否能夠幫助人端視自己的能耐有多少才行。

第三回合:走私遊戲。主要是強調團體內往往都是「支配者」在主導事情,到底支配者是因為個人特殊能力取得別人的信任或敬畏,或僅僅用欺騙來取得支配力,這會有很大的差異,前者可以持久,後者容易被搓破,反而被人鄙視。小直喜歡傻傻的說一些聖賢的大道理,如「在這世上,沒有人生來就是壞人」等,可是還是被騙了,因為沒有生來就是壞人,但是有太多自甘墮落的後生壞人。

「支配」聽起來好像很負面,其實現在有個包裝名詞即「領導」,只要不是像魯賓遜孤身在荒島生活,又或像梭羅自我追求那種孤獨生活,多數人都很難避免群體,群體就是有支配的問題,這是現實。只可惜支配者往往都是只有A缺乏B的人,所以這社會才會充斥各式各樣的欺騙,這類詐欺遊戲或許是想要反諷人類的可鄙的行徑,用遊戲(故事)來彰顯人性,總比用「社會新聞」好的多,因為後者往往都是血淚交織的事。

不知為何看了幾部戲,我都比較喜歡過程,不喜歡結局,可能是自己缺乏「死正直」的性格,用現實的眼光很難接受太過理想化的部分。不過「希望」是人們多少還能夠前進的動力,才會常用黎明前的黑暗來安慰自己,畢竟先解決當前的痛苦比較有意義,這是一種不得不的短視行為?

第二部應該會看,但有點想要安插不一樣的先來,同種口味一直吃,容易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