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類股過去評價過高,這兩年不少標的修正很多,慢慢讓科技股除少數標的外,多數評價並不高於傳產,故這時候再看衰沒有必要。

我覺得多數人都被民生消費所迷惑,如果說是平價消費,如麥當勞等,或許受景氣循環的影響小,可是若舉的是王品,美食,瓦城等,目前評價已不低,且並非類似必需品的平價消費,我真的以為,這些不斷的展店與科技不斷的擴廠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記得巴菲特最喜歡的就是,企業可以自行籌資,無須外部募資,這樣對於股東是最有利的,可是即便是對的產業,只要加入擴張行列,自然而然潛在的風險提升,如何能夠有足夠的信心持續樂觀呢?

任何產業都是服從優生劣敗,科技業也有如Apple賺得驚人的獲利,或如IBM等專注於軟體服務讓獲利較硬體公司穩定許多,而很多糟糕的科技公司,不過是因為過度擴張的關係,沒能夠先找到屬於自己的Cash cow,只會作夢,我並不認為很多傳產就比科技好上多少。

傳產中,僅有少數平價消費,並涉及民生必需,才能夠具備穩定的特質,否則很多看似過去獲利穩定,但本質若是景氣循環,一樣難逃長期經濟低迷的影響。舉現在還當熱的汽車及其相關產業,真的有這麼好嗎,可以享受超過15倍的本益比,這點只要景氣低迷超過一年,即可見真彰。

正或許我本質上的懷疑,因此同此沒有足夠的信心,才會走的小心翼翼的,沒辦法先求穩定一直是我的首要目標。以今天台股為例,異常弱勢,讓我有些警覺性,至今減持不少,我能夠接受錯過,但不想逞匹夫之勇,先退一步往往可以減輕壓力,並爭取多思量的應對時間。

會想說「今日之是非焉知明日」,只是想要吐槽一下那些自以為看得懂產業趨勢的人,又或至今投資成果豐碩的人,不要以為看對是件容易的事,還沒金盆洗手之前,誰知非運氣所致,哪知不會遇到黑天鵝事件呢?

況且不少信服價值投資的人,最大的風險就是全壓,那就要賭看看會不會遇到一次中長期的股市低迷,若真的不幸遇上了,還能夠躲的過,再來揚聲也不遲。

我是信服隨機的致富陷阱思維,我能夠做的是降低不確定性,所以這幾年一直低持股,很多不確定因素沒能釐清前,對長期的展望偏向悲觀。當然高手或許採用「反向操作、尋找便宜貨」等方式,深具信心的看到機會,只能說恭喜啦,我還沒看到,所以我只能一點一點的累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