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兩件白忙一場的事。
投機,今天開高走低,原先有小部分持股有表現,心裡想說,群魔亂舞下總算多少會輪到吧。結果這小小想法,隨著時間慢慢縮小,最後一盤更完全破滅。沒想到,2檔主要持股最後收盤不理想,讓這個期待,白忙一場。
工作,假日時想到,即便可以預期是白忙一場,還是會製作個5-10頁的PPT,作為幕僚對於公司的建議。今天一早做了6頁(不含封面),寄給主管看,沒啥感覺,提出一個我不認為是問題的問題,這件事應如預期,對公司應是白忙一場,自己得到的屯田練兵。
假日翻了兩本投資書籍,「犀利媽教你股市提款不求人」、「我用死薪水輕鬆賺千萬」,不能說內容一無是處,可前者採短線進出,重手感、直覺,這是別人無法學習的,其餘的投資想法呈現的太過零落,翻完沒有任何印象深刻之處。後者就是指數投資的支持者,除了生活勤儉先存第一桶金,作為複利基礎這點比較有印象,其餘的內容大致在很多倡導指數投資的書,都有相似的內容。這兩本都讓我帶點昏睡,模模糊糊的看過。
在閱讀上,第一印象,很容易被扭轉。之前看前段觀念介紹,覺得「第三選擇」內容有些老套,提不起勁看下去,後來逐漸往下看,走到了作者採應用方式,把其所謂的第三選擇觀念,運用在工作、家庭學校等上面。才看了工作部分,對於書有90%以上的改觀,作者舉的一些例子,因為能夠貼近現實,反而能提起閱讀的興致,這本書可能會從普普,躍升到值得一看。
因為這種第三選擇觀念,我才覺得做了上面那可能白工的PPT,並且想到了,投信業如果要應用第三選擇觀念,有一個值得去嘗試的作為:
- 站在客戶的立場去思考,要有雪中送炭的精神,應對於客戶承諾,以年度為單位,如果持有基金達3個月以上,但前一年度呈現虧損,公司願意在不虧損的前提下,採依客戶申請逐一設算方式,退回公司對該客戶收取的所有經理費、手續費。若因全數退還,公司會呈現虧損,也會在損平的前提下,依申請人需退回的金額,按比例退回收取的經理費、手續費。
這個作為是,先滿足客戶利益,再追求公司的利益,而且不會損及股東(不虧損的前提)。我初步認為,如果有投信率先走這一步,即便短期沒有過多資產增加的好處,但至少在公司信譽上一定會有很大的加分效果,可以大聲的對投資人說,該公司不是很多書籍裡提及,那種只會吸取投資人費用的黑心公司,願意與投資人一同休戚與共,不會在投資人虧損下,還如水蛭般,吸取不當得利的收入。
另,因過度消費(網上購入湊金額得到折扣),花了幾百塊買了一個帳務處理軟體,附帶有投資部分的統計功能(原先的期待功能)。結果假日時拿到時,投資部分的功能太弱,還不如自己管理方式,但買都買了,就試用其原先的個人帳務處理功能,意謂從10月起,我又開始記帳了,目的不是如過去的節約,而是想善用購入的軟體而已,有點作繭自縛的感覺。
早上,覺得身體狀態不好,一度遲疑要不要去上有氧課,仍堅持下去。不過,運動完,感到身體有些不妙的狀態(腰怪怪的),希望這只是短期的現象,千萬不要成為運動傷害,反而得不償失,要休息好一陣子。
繼續著閱讀為主,偶而幹點事的工作為輔,自由卻需想辦法不喪志的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