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有著廣告的誇大,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做好預測的書,而是分享其有關預測經驗,及一些預測有關事物的個人觀點,如果以英文書名「The Signal and Noise」來看,正確的書名是「訊號與雜訊」。

為什麼看似平凡的訊號與雜訊,反而貼切的描寫作者想要表達的事,主要是依作者做棒球、選舉實際預測經驗,及提及撲克的親身經歷,加上一些與預測有關事物的看法,預測最難、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往往不易區分大量資訊是有用的訊號還是雜訊,多數的預測會失敗,不是該事物尚不可測,就是雜訊主宰了一切。

前言,作者引用了聖經「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說明所以事物不適完全被認知、發現,而是一切事物都會隨時間逐漸為人所遺忘。幸運的,15世紀在西方發明的印刷術成了知識累積的關鍵點,書本無法排除錯誤可能,卻遠比口傳等方式便利,自己也深受書本的影響,得以累積知識。

作者坦承,永遠不可能做出完全客觀的預測,預測永遠會受主觀看法的影響。我們真正想要的是知識,不是資訊,必須找出有用的訊號,遠離令人分心、錯誤的雜訊,有用的訊號才是真理。

書中以金融、政治、棒球、氣候、地震、經濟、醫學、西洋棋、撲克等例子來描述預測、訊號及雜訊錯誤等事,並提供了機率上的貝式定理思維,藉以說明利用主觀機率先確定一些數據後,並不斷調整修正,以獲得更正確的預估,重點是,並沒有完美或精準預測這回事,多數人認為的天氣預測,已是作者認為少數進步最多的預測之一。

作者認為多數預測仰賴的是經驗與機率結合,並在競爭者少時善用Pareto Prinnciple(即效益與投入呈遞減狀態),選擇對的預測對象或參與市場,畢竟複雜性、不確定性與被共識影響無法避免,佔得先機,如作者從事棒球與選舉預測經驗。

看完這本超過5百頁的書,幾乎沒有更動自己原先對預測這件事的看法,所謂預測,不過就是個人如何蒐集主觀有效的資訊,並加以解讀與推演,得到的一個機率最高的結果,重點在於主觀與經驗。

在棒球預測中,雖「魔球」一書一度讓球探看似無存在必要,可許多年經過,作者親身預測經驗,及與一些相關人事接觸後,發現數據有其限制,球探的經驗價值仍強,最後數據與球探並存,共同為選秀、發掘潛力選手努力。

作者提供的預測方式為:

ž              機率思考

ž              事實改變時,需調整

ž              如狐狸般帶點狡猾的以多元觀點判斷,並參考共識

預測上,最怕強加因果關係,或採用統計的過度配置(overfitting)錯把雜訊當訊號。不要太相信電腦,電腦永遠存在垃圾進垃圾出的問題,作者引用西洋棋王卡斯帕洛夫與IBM電腦深藍的對決,說明了這一切,原來事後發現,棋王輸在電腦的bug上,根本不是電腦有能力算出20步以後的可能棋局。

再強的電腦,再多的資訊,如果沒有會解讀、運用的人,一樣還是垃圾或廢物。我認為一些採用電腦運算交易的人,成功之處絕對不在於資訊、運算上,而是如何做到人與資訊有著良好,甚至完美無間的搭配。

另,作者以親身德州撲克經驗,建議千萬不要自大,他一度打撲克賺到40萬美金,可在肉鳥(作者稱雜魚)離場後,與比較強者或真正強者對決,很快的就輸了大半,這說明了兩件事:

ž              很多時候賺錢,只是因為有更笨的人存在

ž              一旦弱者逐漸被淘汰,成為一個強者對決的市場,只有真正的強者能夠生存,可惜這是極少數

雖某些例子,如恐怖活動等,因為無解而有些枯燥,可多數的例子還是能夠點出預測這件事的本質,凡事無絕對(不確定性)、多數難預測事物符合幕次法則(複雜性)、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即便或許受到運氣影響,無法做出好的預測結果,可至少還有享受獲得知識、吸取別人經驗的過程,這就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