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交易駭客任務】,想到該正視並記錄自己的投機過往,再思量如何調整。
首先,要感謝【豁達人生財經室】版主善意的贈書,才有正在看的【交易駭客任務】這本書。這位版主的投機方式,自認做不到、且過往成果不如,思維清楚,不斷求變、改善,很值得參考,是我常逛的部落格。
自己的投機方式,大概從約十年前,一段剛離開工作、約半年的待業時間,大量閱讀下得到的一個模糊概括,當時寫下的投資10思,至今還是無法推翻。
-
市場短期總是對的 (逆勢而為的風險)
-
順風牌的天敵 (適時的退場機制)
-
停損的紀律 (從不賭輸搏大)
-
堅忍的美德 (大幅獲利機會)
-
反省與檢討 (認識自已)
-
有定見無成見 (減少盲點)
-
歷史教訓 (累積經驗)
-
思考與直覺的結合 (創造並掌握機會)
-
樂天知命 (處世智慧所在)
-
反璞歸一 (成功的自我探索)
其中第3-4、9-10四項,是自己過去十年來做的最差的地方,人就是這樣,知易行難,即便知道,想要做到依舊困難重重。
會提到上述十點,主要想點出自己投機的主軸思維,我是信服不確定的隨機論者,信服市場在短期的不效率,信服停損的必要,與強調思考、反省與檢討的重要性,可惜,只有思考及反省與檢討做得比較像樣。
另外,受到學生時代及剛工作前兩年的期貨經驗抑制,加上認同科斯托蘭尼對只做多的解釋,我後來幾乎都只做多,只有在2008年做一點空,與鎖價差時會放空,可說是99%以上的只做多。
後來也清楚這種自我設限沒有意義,但在做多表現都還不理想、儘量不要增加操作複雜度的自我說服下,選擇在如果做多都尚未自我滿意下,就不要去做空了。
在2006-2007,當時大抵的投機方式為,高持股下(八九成),去買自己以為便宜或有機會的個股,當時經驗還不足,所以選擇轉機股的機率不低,或許因當時股市多頭,出現的負面效果不多,但回顧來看,當時真是帶點愚昧的莽撞,可笑的是,如果單看報酬率,這兩年卻是過去十年最好的兩年。
很諷刺吧,知道越多不一定與勇氣成正比,在投機這件事,反容易成為反比,我就是了解越多,越怕死,才會在2008年後,維持著低持股率的操作。
2008年至今,去買自己以為便宜或有機會的個股投機思維,一直沒變,唯一差別是,對大環境的多空看法決定了持股率的高低,擔心短期市場轉空頭,持股率會想降到30-40%內,認為是多頭,持股率會想維持在40-50%上,唯對中長期市場偏悲觀,持股率鮮少超過60%。
從這投機方式來看,能否有成果主要有兩個關鍵因素,這其實也結果好壞的決定因素:
-
擇時 (決定持股率高低)
-
選股 (決定報酬率高低)
回想過去十年的投機,擇時表現的比選股好得多,所以我防守比攻擊強得多,這是優點,亦為缺點(福禍相倚)。
由此,過去1-2年自己期望,是否能奢求不降低防禦力的前提,提升攻擊力,這部分試圖把偏向撿菸屁股的思維,提升到追求成長的方向。
車速加快,卻奢望減少風險,不可能,唯一的方式是強化車身結構,譬如德國車的鋼板厚,一定比日系車耐撞,因此設法增加風險承受力(增加資產規模),利用類似強化鋼板、不過度加速的方式來控制整體風險。
因此,我在2012-2015多頭市場,都開著中等車速(平均持股率低於五成),這就是自我保護的方式。
因為車速受到了控制,突破點僅剩在選股上,成長空間就是如何能夠選到更有機會、或風險更低的個股,但這點自己還很嫩(反向思考就是進步空間還很大)。
正因選股能力仍有待改進,所以才採用游擊戰,利用數十檔的持股來增加機會,雖後來常態性持股超過30-50檔,不過前十大佔比不低,平均有佔整體的六七成,會呈現這個結果,主要是我多半會從營收、公開資訊、獲利預期、產業機會、法人籌碼、財報數字等許多角度,去嘗試發掘可能機會,然後用索螺絲曾言-先投資再調查的方式,先買個1-2張,大概持股中有10-20檔以上都是這種結果造成的,才會產生數十檔持股下,主要持股還是佔有高比重。
藉由投機統計與反省,發現了主要持股打擊率偏低的問題,所以近一兩年調整、改進的重心,放在如何提升主要持股的打擊率上。
雖去年一檔主力持股A,雖過程不好,結果還不錯,但扣除這檔後,真的想不起來去年還有哪檔主力持股表現比較出色的,幾乎都是普普通通的,這點與贈書的版主完全不同,其大開大闔的方法,有可能補我的不足,只可惜自軸心境修為不夠,尚無法面對那種劇烈的起伏震盪,故仍維持過往的游擊戰法。
如何強化自己的修為,端視自己能否穩住自己的心,因此,在學習擁有當下的力量,如果能夠拋棄過去與未來的束縛,相信心境將會穩定許多,這都還在起步階段。
心的調整,無法定時間表,只能持續不斷的進行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