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僅出現於投機或投資,生活有太多價格與價值來回交錯的例子。

 

先回顧一下價值來源,物以稀為貴是一種來源,多數持有者想法是另一種。或許很多人會信服物以稀為貴,可我想說的是,多數持有者的想法重要的多

舉一個絕版書的例子,自己一直是某Blog好友,該版主於2016年自費出版絕版書(數千套),一套四本,三本財經、一本旅遊相關,開放給好友預購,預購價兩千多

當時的我,自以為這價格頗貴,一套都沒買,沒想到當時出版後出現洛陽紙貴,一套一度出現八千到萬元都有,大約長達一兩年交易價格都在六千以上,意謂一套是倍數獲利,卻有眼無珠一套都沒買。

這書後來沒增印,供給量一直沒變,可去年開始價格開始鬆動,不少三四千一套價格出現,可交易仍少,我在一年多前買其中一本財經相關,花費一千(大約三本三千)

就在最近,價格出現崩跌,不知是短暫或長期,出現不含旅遊那本,三本財經不到兩千,比兩年多前出版時更便宜價格,我就在前幾日用這價格買了三本,今日入手。

提到這件事,是想用真實案例說明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其中價值是虛無飄渺的存在每個人心中,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相信的價值,不管來自推估,或傻傻相信別人、媒體都好。

而價格更有意思,即便是供給量不變、具物以稀為貴特質,價格還是會暴漲暴跌,Why? 多數持有者心態出現改變之故,一開始受到大幅上揚出現收藏的惜售,後來逐漸被市場價格下滑影響,越來越多持有者開始出現拋售,最後就算虧損也要賣。

自己並沒有於此佔到便宜,如果一開始有買,逢高有賣賺到價差,才是討到便宜,可我卻一開始認為貴不買,大漲依性格當然不追,等到跌到比原先價格還低才入手,浪費了時間,沒從中得到啥好處。

其實,投機或投資有太多類似上面這件事的價格起起伏伏,端視參與者用啥心態或想法對待,如果能有一個自己效用最高方式,或許就能從這兩者中起伏不定的關係,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因應之道(針對想購買者,不想買無須分析)

如一開始就預購,沒想要賣,反正主要目的是閱讀、學習。              >>像長期投資。

如一開始就預購,大漲時趁機賣出賺價差,跌回成本價後再考慮是否買回。>>像專做價差的投機客。

如一開始不買,上漲更不買,等到跌回初始價才考慮是否買回。   >>猶豫不決的人。

如一開始不買,上漲不敢追,下跌不敢買,一直空手者。         >>無聊浪費時間的人。

我做了第三種,猶豫不決,故說這個現實經驗,自己沒獲得啥好處。

類似的情況很多,就看當事人如何選擇?

自己要設法學習做到第一或第二種,整個過程才有些意思,否則結果多是自討沒趣。

晚上剛翻了這三本書的第一本,內容算符合預期,不好也不壞,唯一不佳只有這時候買,時機不好,自己坦然接受這結果,反映自己當下的思維與性格。

想成為更強的投機客或投資者,一定要對價格與價值關係,有更透徹的認知,及與之配合的買賣行為,才能更上一層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sttw 的頭像
    sophisttw

    sophist 的投機、生活分享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