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基地系列說書的感想,整合性效果強,延伸感想見仁見智。

 

阿西莫夫的基地七部曲(三部曲+前後傳各兩部),紙本書看過一次,印象已模糊,大致感覺書中營造的世界觀、思維(如心理史學等)挺先進的,最後繞回地球並涉及AI,挺厲害的,未來有生之年,我想至少會重讀一次。

不過,看書的過程有些漫長,加上不是一口氣連貫閱讀,看完時也沒停下來細細思量,整體觀較少,只剩下片面觀,若要強化並快速增近整體觀,聽書就有很大的幫助。

從得到APP聽書中溫習了這套書,講者用兩部分重溫的七本書的大概,內容快速帶過,至少有個概括的樣貌,較有意思的是,講者後來的個人閱讀思維彙整,試圖把故事中引發的一些衝突或矛盾點分析,也能與二十世紀人類發展史的一些思維連結,傑克,真是太神奇了。

不論是領地封建與商業民主的對抗、思想控制與自由意志的對抗,又或全面民主或代議民主的矛盾,在基地三部曲中展現,難怪這故事能有相當高度及深度。

後傳引入確定論及開放思維探討,再進入最廣泛也無確切解答的生命方向等,最後連結作者機器人系列故事中的AI與人類關係思維,內容十分豐富。

聽到這些彙整及思維內容,感覺聽書也能有所得的絲絲喜悅,但要稍稍批評一下講者最後總結的三個感想:

*讓趨勢決定,不要自己動手:我必須深刻的撻伐趨勢這個念想,如果我們都能看清趨勢,那多數人生都不會是其原有的樣子,這如同股市投機說著買低賣高就好,偏向嘴砲致勝。

  >我主張,不要管趨勢為何,如同在投機中少預測,多思量各種可能,選擇那些自己願意且能夠承擔的去做,失敗也認了,沒死之前都盡人事、聽天命就好。

*人要有成名趁早的意識:講者認為阿西莫夫因成名甚早,後面為維持或更深化其名,才會回過頭完整基地故事,這樣想沒啥邏輯上問題,卻有倒果為因的風險,試問,誰不想成名趁早,但回顧歷史上早早成名者,有多少能像阿西莫夫這樣一直筆耕不綴,至死前還維持其名?

  >我想,不要太去管成名與否,做人做事不求其名,但求無愧於心已屬難得。

*一個人年老依舊熱愛年輕熱愛的東西:這看法好聽是以一貫之,不好聽就是過於我執,如果我們擁有的都是好習慣、正念的價值觀,以一貫之當然很好,可惜,這人世間有多少人能夠一輩子坦蕩蕩、毫無愧疚的活著?

  >變或不變都可,變得更多元、更有意思也好,維持一些舊有價值觀也好,只要能為自己人生帶來平靜、安詳與和諧,怎樣都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