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一個還不錯的Blog financial168」,版主提出一個總幹事也曾經提到的事,『你敢圓夢嗎?算一下你的燒錢天數?』,我覺得這個思考很好,是身為一個非創業的工作者,如果想要轉換跑道時,或想作些自己想做的事時,可以去掂掂自己的本錢為何。

 

這個身為會計師的版主提出了一個公式:

每月生活支出涵蓋比率(又稱燒錢天數)=貨幣性資產/(平均每月生活費用)

 

這公司很簡單,就是看自己的閒錢(現金)到底能夠檔多少個沒有收入的月份,作者建議要有三年(1000天)以上才能去圓夢,而之前總幹事也認為至少要三年。不過我是認為看個性啦,所有的財務相關數字都面臨了一個因人而異與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存在。

 

試問,像我這樣保守的人,我曾經在那段比較長的失業期做了一次節約簿記,發現自己如果在台北租屋生活,在半年內每筆收支都嚴加記載的話,且生活水平還比現在省約20%,一年至少都要NT$20~30萬才能打發。如果以這個角度算,我目前的燒錢天數超過10年以上,但我敢圓夢嗎? 還不行,我還會擔憂著未來因資源稀少引發通貨膨脹後,生活支出將遠高於現在,況且這還沒有包含可能病痛產生的負擔,也沒計入意外等(我有查過,如果去產險針對個人意外年保500萬,年費用4000上下),並且我必須預留投機本金,因此的我如果要圓夢,可能會有不同的公式,並增加很多保險性的扣除項:

 

我的燒錢天數公式= 真正的可支用約當現金(約當現金 - 投機本金 - 各種個人性的準備金)/ 平均每月生活費用 (這平均生活費用必須先用年成長5%設算)

 

我建議依自己的公式,順著自己的性格,我的燒錢天數至少要是10年以上。我的最大問題是投機本金與各種準備金倒底要提撥多少,這點也是隨著時間在變化中,因此每年我的燒錢天數也會改變。

 

這都是以保守如我的角度出發,有些樂天派性格的人,可能有幾個月的燒錢天數,又或只要融通管道(可以借到錢)沒問題,即便沒有閒錢也ok,人就是這樣的多元與本質上的不同。不過我還是建議如果要降低拖累別人或避免成為負債一族的話,還是至少有三年以上沒收入的準備比較好,這也是我認為這個想法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以上我都是以個人出發,如果是家庭的話,那考量的變數必須擴大,複雜度與提列各項準備(教育基金等)都會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