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是很慘,但我開始認為,只要熬過今天,應該至少會有一段喘息的機會。     ~盤中約AM10:00的想法

 

很可惜,最後收盤還是沒熬過,仍又是一天的投機殺戮,沒有外資互體的股票,很容易被修理,我想不需要講多慘,這件事就只能等待「停損點」是否啟動才能解決。今天自己在盤中猶豫了起來,有想要斷一些尾求生,最後做了一個投機客很不好的決定,撩下去(賭輸博大,今天還加碼),這個動作很危險,而且也不明智。

 

我認為台股會是全球市場的一個先行指標,從去年到今天這大波段,確實有太多的投機成份,而一旦有人想落跑,是最近一些股票出現崩潰的理由,這很正常。很多市場依舊強勢,我認為主要很多新興市場並沒有台股這樣的慘烈,主要應該是參與人的關係,這種修理投機在台股每個比較明顯的波段都會出現,所以我這次是敗的清楚,一點都不冤望。

 

除了這種無間道的掙扎(無須講太多,點出自己很糟即可),最近確實需要想一下「量化寬鬆」這件事的影響。站在政府的立場,要挽救疲弱的經濟只有兩個常用手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而財政政策在2008、2009年都有很明顯的救世計畫,但這部分後來被今年初的國家債信問題所影響,讓某些政府再次施行的可能短期被抑制。而貨幣政策在2008、2009也都有很明顯的降息,使得當前主要國家的基本利率都在歷史空前低點(除了少數國家的升息,整體都還是在最低狀況)。當今年一些政府發現過去兩年做了以上的事情,經濟還是相當疲軟(主要就是美、部分歐洲國家、日本),因此才會再度的祭起「量化寬鬆」,運用購買公債,釋出等值貨幣,希望能許能夠藉由貨幣流通造成的乘數效果,讓經濟或許能夠因為「通貨膨脹」的貨幣幻覺(自以為名目上變的比較有錢),讓消費、投資變得積極些,來推動疲弱經濟脫離泥沼。

 

很可惜,很多國家的問題在於勞動力過剩、政府債務負擔過重、之前的資產泡沫造成的財富負效果仍然存在、資金寬鬆但沒有存在很多實體投資機會(金融遊戲除外)等,這些問題不是單純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能夠消弭的,這是結構性問題,不是循環性問題。我想過去從1990年代初期日本面臨的問題,很多以開發國家都會重新上演,試問當勞動力被新興市場取代後(造成產業外移),也經歷過服務業大幅成長的階段(多數已開發國家服務業比重都偏高),下一步還能夠做些什麼?這10年來沒有巨大的創新,Apple各商品只是人機介面上的改革,後來網路交易成長也是延續上一世紀的基礎發展的,這個世紀好像沒什麼特別值得說的新發明(革命性的發現),這也是這個世紀缺乏動力的關係。而新興市場崛起只是必然的現象,這與70~80年代亞洲小龍、小虎的發跡也沒有基礎上的不同,唯一最大的差異是,現在崛起的新興國家比較大(如金磚四國),它們崛起的時間會比較久,這說明這些「成長夢」可以做的久一些(也是當前多數人的期待)。

 

確實要避免再次嚴重衰退,很多國家只能採用日本的老路,運用國家債務來提升經濟成長,並設法營造低利環境來避免通縮的困境,這條路是民主國家沒辦法改變的宿命。我想最近歐美國家的股市比較像落後補漲,並沒有多少基本面支持,而新興市場仍在迎接下一次資產泡沫的路上,這些市場很難用理性分析去評價(如中國股市等),譬如本益比50倍與100倍並沒有多少差別,因為都是一個字「貴」。這與新興市場的房市一樣,還在吹泡泡中,所以才打壓不下來,這個資產泡泡仍在吹氣。我們現在看起來問題不大都是因為不少新興市場還在吹著氣泡,恰巧cover的歐美日多數國家一直在載浮載沈的問題。而台灣比較特別,原先劇烈震盪就很平常,所以現在是自己本身高波動的原因,或者確實看到了未來1~2季很糟糕,配合接近五都選舉來個大撤退,都很有可能。但是也因受惠國際股市仍強,外資才會在近些日子成為台股的明燈。這些明燈雖是被動的,但近些日子卻讓我們這些被修理的更不好受,因為比較的關係,相比而言,被修理的就更遜了,所以現在是遜到有點不好意思多說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