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本芭娜娜的「蜥蜴」作品中,泡菜夢這個短篇提到了「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生這個咒語,可以讓故事的主角從憂慮解放、釋然,這是帶著無奈卻任命的思緒,自己很多時候都有相同的想法。

 

周五有人向我道喜,這個工作已逾3年,升了一個title,不能說完全無動於衷,但沒多少欣喜是事實,真實的狀態是,不論title是什麼,也不過是個狗不理罷了,況且實質面也增加有限

 

春假回老家同家人去掃墓,現在多數的墓都改成把骨灰甕放在外型似塔的建築裡,不過就是眾多一個個的格子中佔了位。死是如此,死前也相似,依舊是在社會、工作等事情中,佔了個位,隨時會玩著大風吹重新洗牌的。

 

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在意title,人的價值不在於表面,要對實際勞力付出者心存敬意。高位者或勞心者多數對此不以為然,可是看過的高位者搞破壞、無所建樹是常態,反不如那些勞力付出者,說這是我的偏見也無妨,主觀意識罷了。

 

聽著顧問說,當前的老闆很聰明,其實自己最怕的就是聰明人,因為這些人如果缺乏正直、誠信的話,會如巴菲特所言,反而是企業最大的問題來源。

 

好一陣子不談投機,是自己這1~2年處於投機思維的重塑期,現在仍在迷霧森林中,實際也表現不好(去年賺不多,今年仍損失)。我想之前的訴求中庸之道遇到了瓶頸,正在思考如何「去瓶頸」。不過確定的是,自己不看好今年的市場,從經濟步入蹣跚佈步調,且企業獲利堪慮,認為除了原物料相關,去年企業獲利會是次債危機後一個相對的高點。

 

記起上週休假時看過的,梁碧霞的「101快樂投資學分」、小野/李亞的「面對」,都算是可以一看的書,前者主要是5個人的訪談集,而後者是父女的對談集。自己閱讀的基本原則之一,不以人廢言,故即便對於梁碧霞沒有好感(投顧生意很難正經),還是可以從訪談中去得知一些人生看法、經歷。而「面對」我覺得適合親子閱讀,如果親子之間能有這樣的坦然告白,相信很多問題都會在當下得到很多釋懷的解答,人生會更佳平順,直系血親往往是一輩子中深刻影響自己的人。

 

看完「蜥蜴」,充滿著對於時間、療傷、宿命的氣息,這樣的短篇小說集是作者風格的充分呈現。自己不排斥這樣的風格,原來自己也有這種灰灰的性格,這種帶著無為的平靜,是閱讀這類作品的心境,偶而望著窗外,如故事中描述在海邊相似心情。

 

最後的一個假期,換了單車,一早就到後山埤去交車,然後騎著新的二手單車去運動,心理有著淡淡的喜悅,人在消費與更新物品時,都有著物欲發酵的昇華之感。換單車變成了一個自己1~2年會面對的事,不知是否自己使用的問題,總是沒法會在時間經過,讓原二手單車出現一些損壞,而當前的就是一些零件、螺絲掉落,後輪可能有些歪使得行進間嘎嘎作響,而鼓煞也有一些不靈光,才產生異動的心。幾年來騎單車(超過5年)產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步調便慢,開始不習慣那些飆車式的急躁,還有那些明明騎在人行道或騎樓就要禮讓行人的行徑,多數騎士卻沒有這種基本的禮儀,總是匆忙的讓別人驚嚇、受怕,社會就是在不體諒別人的常態下,逐漸走向惡性循環。

 

午後,與一些同學相聚,面對的小孩只能是一個空白的思緒,不會喜歡也不討厭,知道這是一種要親身體會才能得知的感受,看著別人的小孩都是帶著短期的新鮮感,人際關係不也如此,先有著帶著陌生的甜蜜期,慢慢熟悉後才有一些比較深刻的價值觀交談,當然也可以都是在生活上打轉。作著叔伯稱號的陌生人,自己有一種看戲的心,也明白或許有子女的一天,絕對很難是個細心呵護的人

 

晚上可能是無午休,在咖啡店昏睡了大半時光,只有後來轉為打字才慢慢把精神找回。很多人都會感嘆時間不夠,自己卻是時間很多,昏睡、恍神都無妨,看進多少書也無所謂,無目的耕讀是自己的生活之一。

 

能夠維持一些基本的處世原則,秉持的是那種每天都是最後一天的心,生活、工作都是,還有告訴自己,這就是人生。

 

原想要把新買的「左岸」借給同學,所以比較快速的看完,這是一本很傳統陳述方式的日本小說,跨世代的故事多半是大器的、長篇幅的,把人性一些不常見或隱藏的慾念展露出來,最是這些故事具備可看性的地方。我想,這些看似有些破碎或沒有結局的故事,是真正多數人會呈現的結果,遇到了就去面對,反正「事情是不給人準備時間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