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像5~6年前的自己,當時面臨人生的失業期,趁休息重新審思了投機,成了至今主要思維的來源,而第一次的審思最大收穫在於:

 不追逐資訊,才能空出這麼多時間閱讀各式各樣的書籍。

    *不追逐熱門股,所以在當前這有很多缺失的投機模式下(今年缺點明顯暴露),還能夠混一口飯吃到現在。

 

打混戰的模式總會遇到瓶頸,而且在法人處研究、操作養成的看盤習慣也緩慢的侵蝕自己的心,讓自己蠻多不愉快都種因於此,我想這一次就要改變這些困境、缺點。

 

原先還是被困在「價值」的思維中,但看了洪瑞泰的「巴菲特選股魔法書」,其中引用了很多巴菲特年報的話語,有這樣的一段話『所謂的價值投資根本就是一句廢話,如果所換得的價值不大於付出的成本,那還算是投資嗎?…..』,這種淺白的話語點出受限於方法、模式所侷限的迷失,人往往都被天性中的作繭自縛所約束,我也還沒開悟。

 

5~6年前的第一次變化,是自己的第一次化繁為簡,期望這次能夠做到「化不繁為簡」,再一次的簡化投機,目的在於空出更多的閱讀、思考時間,同時也想要降低那過於投入產生的無謂煩惱因。

 

歷史有一點可以借鏡,人往往都會逐漸被人性所制約,因此古代 許多名 君晚節不保,或者曾經有所作為(或想有作為),卻擺脫不了人類的本性,逐漸迷失在逸樂、盲目的追求中。我希望能夠藉由經常性的反省,凝聚自己抵抗人性墮落面的力量,請注意,我認為只能抵擋、抵抗,無法真正的消滅人性中那些不好的成分。

 

我最近回顧一些投機書籍,其中還是認為巴菲特的思維與自己的性格最為接近,也每每閱讀其觀念與言語時,都有那種點頭如搗蒜的感覺。自己缺乏的就是執行力,找尋一條簡易思維的投機路,已經是我唯一的途徑,回不去那種追逐消息、資訊狂熱的曾經,因為我的價值觀再也不允許那樣做。

 

目標會把投機一分為三,其中基礎的部分佔70~80%,而剩下的20~30%將成為打發無聊的區間或指數操作。基礎的模式就要依靠最近的整合與建立,如何結合自己的性格,並效法著巴菲特投資的邏輯,是能否再次轉變有所得的關鍵。

 

看到洪瑞泰在書中說到,慢慢的效法巴菲特的思維後,已覺得統計無用(其為統計碩士),自己心有同感,第一次轉變就已拋開所謂的金融專業,而投機所需的數學不過加減乘除的小學程度,而金融專業不過是包裝來唬人的名詞與口號,任何事物能有效用端視自己用思維與數據去檢驗,並確知其固有的缺點。不相信有那種柏拉圖均衡(美麗新世界),只願意用著多元學習、思考來衝破種種的固有僵化,我想活著的價值蠻多都來至於這樣的自我追尋過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