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不停失血(虧損)的企業中,最厭惡的現象就是,如何凝聚剩下的人向心力都來不及,卻還一直出現無謂的內耗、無意義的招募一些沒必要的人。名義上是要完成經營團隊,實際上就是在原先無法開源的困境下,更多了不節流的負擔,這好比原先已在失血的人,不設法止血,還不停的過動(無謂的招募、無意義的爭權活動),只會加速企業的滅亡罷了。

 

其實,自己也站在幕僚的角度思考,如何能做些對於企業有益的事,最後發現無計可施。而且看到越來越多的無謂措施、沒意義的目標設定,還有不必要的人事,這些都只會讓人心寒,我想自己最後的打算就是,至少不加入那種落井下石式的行為,並且隨時有直言後得罪人離開的打算。我的想法,這種先天不良的狀態下,只能用「烹小鮮」的方式,先緊縮後,用著看似愚笨的方式,去慢慢、逐一的解決問題。台面上太多自以為聰明之士,總是想這要同時並進,走著一條高失敗率的方式,為什麼不學著變笨一點呢(只有笨的人才可能不自私,聰明者難以捨棄當前的利益)?

 

此外,蠻不解的事,從事房地產的人真的都是這樣的樂觀派嗎? 有時趁著路上遇到或中午外出吃飯,與相關部門的主管級同事閒聊,都給我那種「無限樂觀」的回應。譬如去年才在台北縣購置的土地,依其言談都已獲利了幾十%,我想如果這種暴利可以維持下去,那這個社會最後都要全民去炒房、炒地了,這種無止境的樂觀,我想在有生之年,在自己或讓公司出現巨大風險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還是要強調,樂觀很好,但千萬不要過度,過於不及都是一大問題。

 

剛剛還聽到了那種掩耳盜鈴過度的情事,明明年底是最需注意的時候,卻以專注六月為藉口,降低對年底的預期與掌控,真的很不能接受這種心態,會去向對方溝通,不要太離譜的逃避現況。

 

這是最近看到一些現象的小小牢騷,說真的自己這個小人物還真的使不上力,我也覺得從工作以來,看過的人當中多數都是這樣自私的人,故確實到哪兒都會遇到相似的情況,所以這種人類天生的問題,到哪兒多數都會一樣。

 

自我反思下,自己不是勇敢的人,只是脾氣與價值觀比較硬而已,所以多數都是違反價值觀時,配合一時脾氣,才會感覺果斷,否則我還是必較屬於中庸的人。並不會無聊到去與不能溝通的人,產不必要的衝突,這類的行為很愚蠢,也不是真正必要的行動。所謂的勇者無懼是建築在不擔心各種負面影響的人,但可能自己還不夠笨,對一些無力的抗拒做不下去。

 

最近在思量投機時,也遇到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過去幾年自己每每對於某些個股持股增加到比較大的水位時(超過可投資金額的5%),失敗率超過50%。我也還在想這到底是方法錯了呢,還是一些不可解釋的因素在影響,這也要後驗才能得知,希望不是後者,若再度印證自己個人的運氣不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

 

今天又投稿一篇,完成了原先五篇的規劃,就等待是否被採用,往往覺得1千多字的短文其實都是點到為止,很不容易有一個整體性的View,不過本來很多想法都是「點」方式形成,慢慢才有一些整體感,要一開始就顧及全面,很容易走不下去,這是自己多年來很大的心得,還是一次處理一件事最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