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1950年代的作品,沒有新穎的詞彙,但樸質的感覺,與看松本清張作品的感覺相似。

旅情,是早期日本推理作品的賣點,松本清張有不少描述當地情景的文字,鮎川哲也的故事也擅長此道,譬如:引用北原白秋的話,「水鄉柳河正如浮在水面上的灰色棺材」,又以梅田警部補的眼中,看到「細細的河水流經堤上叢生的柳樹下,穿梭在白色倉庫間,從旁繞過現在以緊緊閉上大門的武士宅邸,別離之後又聚首,聚首之後再別離」等。

火車時刻表在旅情的故事中,常扮演著吃重的角色,不過我從沒認真看過書上附的地圖及時刻表,總覺得有種時空上的疏離感。

從看過許多的日本推理小說,及開始看日本辦案、偵察類的電視劇,隱約的發現,好像如何推理嫌疑犯的「空白時間」,常會是故事的一個重點,例如如何在空白時間去犯案,又如何因空白時間,反而成為下一個犧牲者。而優秀的警察、偵探,往往能夠假想出一些可能的樣貌出來。

小說中段有一「打工筆記」,是一個打工者在運送皮箱時的心路歷程,頗有意思並具寫實感。

最後故事設計成為主角鬼貫警部與友人的鬥智,文中也表示這故事與西洋著名的推理小說「桶子」有相似之處,桶子該本書我有,可惜一直沒看,所以無法比較是否作者有模仿意味,雖其在文後有否認。

詭計部分一直是我的弱項,也是後來不會太喜歡本格推理的原因,越複雜的詭計看似無破綻,但實際要去完成可不是如同小說這樣簡單,行為創造自身的破綻,我想人無意或不小心的反射或回應式行為,往往不是事前就可以設計與控制,因此我都沒有很投入在解迷的部分。

倒是這故事原先還有一個「橫刀奪愛」的戲碼,最後明明可以重相逢,可是作者塞給鬼貫警部一個蠻特別的理由,他後來沒打算去追求以前喜歡的人,是因為「經過這十幾年來對女性的冷靜觀察,歸結出了她們的普遍表象,嫉妒、傲慢、虛榮、殘忍等等都是女性的共通概念。」然後說了「故鄉是身在遠處思念的地方」這句話當作結尾。我知道作者之意,不過那試圖概全的普遍表象還是太武斷了,但是不去擁有確實能夠得到最美好的想像,這點是很確切的道理沒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