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了只想搶反彈這個策略以來,最大的單次冒險動作,因為我第一次買了股后這級數的高價股,過往最多的的個股頂多是3-4百曾買過聯O科外,還不曾買這麼高價的股票,我今天搶進了一張,也讓部位很明顯的提升不少。在當前這種時間點,買這種單股要這麼高價的股票,主要的問題就是會明顯拉升部位,我也是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在盤後掛了一張,就入手了,光交易成本就要3千多。

 

會買主要是認為,最近可能會陷入一個在72007800之間盤整,只要歐債疑慮濃厚些,就往7200靠攏,淡化些時就設法往76007800之間邁進,然後設法混水摸魚度過910月,進入11-12月選前最後的保衛戰。而看到今日的股王都能大漲,而股后卻下跌,我倒是認為不用對股后過於悲觀,如果吃apple就沒有生存空間,那當前股后早就掛掉了,何況其最大的危險應該是進入4Q後因去年基期高,會更明顯的成長趨緩,所以3Q可能還有做做價差的空間,4Q就比較不妙了。說實話我是小貪,幾萬塊就是停損停利的目標,這是個不好的環境,小輸小贏比較穩當。

 

會一直沒有買這種股票,主要就是資本不夠,這種股票買不了幾張就把錢卡死了,譬如今天才買一張,就把9月初來減持的部位一次補回,多多少少都讓操作上帶些壓力,不過沒做過的事還是要去試試,總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昨天看了有川浩的「阪急電車」,這本總幹事評為3顆星作品,我對於這類的小品接受度還頗高,如果是我會略微的提升至3.5顆星。日本作家常以這種小品方式先在報章雜誌中分期刊登,最後再彙整成冊,故這類的方式蠻常見的。我認同總幹事的看法,因為是小品,即便作者試圖讓各個短篇之間有些許的連結,但人物一多,角色的鮮明度自然缺乏。不過即便是常見的一些題材與平凡人物,淡淡的情感抒發有時候也會有很不同的感受,譬如人情冷暖有時候就會在人與人小小的交集中釋放出來,作者想要彰顯的應該也是這個部分。我反而對於電車那些站名與周遭環境的描述無感,少了親身接觸,鋪陳用的文字可能帶不起心中的嚮往。

 

這週看了鄧榮棟的「大明王朝的最後歲月」1-2集,這作者很年輕才20多歲,文筆與寫「明朝那些事兒」的當朝明月相近(或有仿效之意),講述著明朝這個常被引用的題材。大凡講述歷史的,明清兩朝最常上演,因為這是銜接現代最近的兩個朝代,也是中國從世界第一強國轉為東亞病夫的關鍵時代。如果以對於明代某段歲月、某件事或某個人的描述,「大明王朝1566」對於嘉靖帝與海瑞等人有深刻的描述,而「萬曆十五年」對於更是以人物為主題,而且去探討這些人物表彰的時代意義,而「明朝那些事兒」是開創一種瀏覽、說書式的歷史書呈現方式,既像歷史、又像小說,而這本很像是明朝那些事兒的附篇,作者為了避免與之過於重複,對於與日本豐臣秀吉的戰爭、努爾哈赤的崛起與發展就花了更多的篇幅再描寫。可能這題材看的不少,沒有那種初次閱讀的感動,畢竟浪花掏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切的權謀與是非終將灰飛湮滅,而自己只想去多看看原來人可以這樣做,試圖去瞭解動機與利害關係,這多少都影響了自己的處世觀。

 

我真的被閱讀改變了很多,基本價值觀因此從入世轉為出世,從人定勝天轉為相信宿命,從積極轉為無為,太多的變化都起於後來轉變成的每年至少1-2百本書的閱讀,而這已持續超過5年了,正繼續上演中。閱讀是平淡的,所以我都用投機來增添一些意外,冒險只是貪婪或慾望的表象行為,有時候有勇有謀與有勇無謀還真的很難論定呢,因為有著運氣這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