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另外翻的一本書,是城國斌的「資本力」。書中內容不算差,可是其提的資本力就是長期股權投資,有點掛羊頭賣狗肉之嫌,這讓閱讀時心態大打折扣。我覺得從事金融工作者,常犯一個過度包裝的毛病,明明可以很直白的闡述,卻為了吸引短期目光,而試圖去換句話說,此舉實在無謂。

投機今天虎頭蛇尾,轉為負數。很奇怪的是,9月買進一檔數字很明確的標的,當月卻產生了超過5%的虧損,連該檔昨公佈9月營收與8月接近,可以確定前三季稅後 EPS超過5(預估5..3~5.5),今天卻還是不敢漲,收盤僅上揚1.59%,連50塊都沒,真是搞不太懂。如果即便說設備股營收獲利不穩定,可過去兩年EPS也超過4塊,並非Record太差的公司,難道連反映基本數字的能力都欠缺,還是只是因為我買進的緣故,呵呵。

另一檔買了好一陣子的銀行股也是,昨天自結數出來,前三季稅後約為1.25,但股價只有10塊多,這兩檔也都沒有業外,難道也是我買進的緣故? 配合我第一大持股從上半年財報公佈後,約下跌了近10%,這就是短期性的無奈總和。我就是不太想買蘋果光的股票,多數想像,獲利真正紮實的少,只是想像就能漲,難怪我一點也不認同當前的指數位置,太多股票澎風了。

看到自己的持股表現,還是忍不住嘀咕一下。

如果免短期美簽,租處附近就不用經常大排長籠,這是作業上的方便,會有多少效應,我覺得想像還是大於實質,真正想要去美國的,不會因為有無美簽,而放棄前往。

最近一個熱門話題是美國的「財政懸崖」的問題,雖貨幣政策持續做多(QE),可因為許多減稅將於年底停止,而削減政府支出的將陸續啟動,這代表未來可見的政府支出都是傾向負面的。少了政府這雙手,要期望光靠民間力量撐住經濟,從當前多數國家的經濟走向,恐怕是難、難、難,要知道美國經濟走勢是當前全球經濟少數還ok的地區呢。

現在想要握有人民幣,如果沒能夠去當地做定存,六月個定存約3%,在香港或台灣,都很難超過1%,那這與新台幣定存就沒差了,因此如果不是跨地的利差套利,光想要在台灣當地做人民幣,完全沒槁頭。

剛才,公司稽核人員順著政府檢查人員的話語,一直對於為什麼CDO沒有評價方式產生質疑,如果CDO可以正確評價,就不會有2008年的次貸風暴了,如果有這也是為什麼IFRS9號公報遲遲未能上路的原因,複雜的金融商品想要求出其「公允價值」,除了自我欺騙隨便算外,誰能夠得知真正的價值??

當然,每個人都有心中的一把尺,我對於不瞭解,或不想瞭解之事,我的尺就是「不知道、不會」,沒有必要打腫臉衝胖子,或自以為科學萬能。在金融的世界裡,科學可是經常萬萬不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