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自己的投機,因為乏善可陳,又過於嘮叨,一直喊很慘對自己與別人都不會愉快。但市場的想法不一樣,因為這是投機客未退出市場前的必要功課,少了這一點,那投機客與賭徒將失去分界。

 

9月開始對於港股的弱勢感到不解,後來慢慢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想法,港股主軸在於金融與地產,而金融受國際盤影響,9月以來國際之間金融股本是重災區,但慢慢的中國房市將崩潰的消息(或擔憂)慢慢的浮上媒體報導,這將嚴重衝擊地產股,而香港的高房價又是全球著名,一旦中國房市打噴嚏,香港房市也難以置身事外,如果從這兩點來想,港股重挫看起來也蠻合理的。

 

倒是最近的經濟數據倒是沒有變得比較不好,甚至還略有改善,重要有兩點:

1.    美國的失業狀況雖未改善,但從就業人口與申請失業救助人數來觀察,短期也沒有更進一步惡化的走勢。由此預期,美國的消費或許會因對於未來的擔憂而導致的儲蓄率攀升所抑制,但至少不是根源的所得面問題。

2.    中國的生產數據未再惡化,中國官方的9PMI是小幅回升的,達51.2%,這比較能夠與生產旺季的結果相呼應,因為如果連910月生產的旺季都不能維持一定的生產熱度,那就更糟了。而此數據至少說明,中國的生產還是有一定的旺季效應,也可以推論,下半年雖因為消費縮減與存貨問題,但多數公司的業績應該還是會比上半年來的好。

 

市場現在缺乏的是信心,中國房市如果真的有比較大的滑落,一定會對整體經濟有很負面的影響,這會衝擊到近兩年中國調整工資後帶動的所得效果,如果大環境不好,即便所得提升,但不及失業人口的增加,那中國經濟硬著路的可能就會大增。我想不僅中國,一旦全球經濟環境不好,當前過度全球化只會讓很多財富效果縮水反應在各個國家裡,一旦新興市場國家都不行,配合歐美國家的日本化,還能期待什麼呢?

 

每每要想比較長遠,就會看到「很負面的未來」,還是不要看這麼遠,就只能期望在歐美消費旺季,該有的消費力道維持,讓多數的企業先喘一口氣,然後在面臨明年以後的挑戰吧。現在的產業循環只有兩個特色,熱潮短暫的可以(從綠能、LED等),而寒冬卻十分漫長(DRAM、面板等)。這樣只會增加投機的困難度,除了單純用交易心態為之,否則觀察趨勢十分的困難,如何持有長期?

 

適度思考好了,很多事情帶點模模糊糊會比較有趣,也才會有希望,投機就是這樣的一件事,被修理時也可以樂觀的想,原來自己一直都在上昂貴的教育課程,只是不確定當下的自己能學到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