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的一本「過你的第二人生」,有一段話這樣說,「沒有目的地活著,救彷彿風中落塵,只是毫無目標地在生活中晃蕩。(p.21)」如果這個講法合理,那我就像是無害的風中落塵吧。

看勵志的書,或許會覺得哪有這麼多「生命意義」。人類發明導航系統,多數人錯誤形成依賴,我覺得人類需要的是輔助,而不是被控制、制約。當前的自己,還缺乏輔助系統,卻也不假。

我可以接受,尋找目的有助於激發動力,卻無法接受用多數人都這樣做,所以個人也要追隨這種邏輯。隱藏在群眾裡,心靈可以躲避,卻更容易迷失方向。

早上在騎單車的途中,思緒飄到了一個有點奇怪的念頭。上帝創造了人類,具有賦予了自我毀滅的性格,同時也給予了救贖的力量,所以人類歷史發展,起起伏伏的循環不已,盛而衰,振衰起弊。

昨晚翻閱松浦彌太郎的「自在的旅行」,一本內容輕微的散文圖集,談不上有什麼閱讀感觸,不過若那天能夠這樣,沒有顧忌,真正自在的出沒世界各地,應該會很有意思吧。很多書內容乏善可陳,但帶給讀者的影響卻不一定空無,這書就是這樣,內容普通,卻有給我一種如果能這樣做,很不錯的意念。

這幾年投機,往往是一陣不錯,一陣回歸正常(膠著),這月一開始前兩週不錯,這週開始,主要持股開始牛皮。我還在學習,尚未轉成順勢操作前,如果有持股回檔、弱勢,都告訴自己說,老天又提供你低接的機會,你敢不敢夾起來配?

目前思維是這樣的,若對於整體市場不擔憂(不認為會大跌),會簡單的採用加減配,買個1-2支參與、參與,一開始的期待就是賺賺小價差,反正今年開始,也會統計,如果只是單純期待短線價差,會有怎樣的結果。

中長線的波段,往往需要大幅拉回才有契機,雖個股中不缺轉機,可現在的市場水位與氣氛,找到詐欺股的機率,倍數高於轉機股,沒打算做這種像是自我毀滅的行動。

雖不相信,能輕易找尋人生意義,但書中幾個自我探詢方式,還不錯(我的認知):

  1. 1.       種下一顆種子(到處闖闖就是了)
  2. 2.       從高處看(不同觀點,如回顧過往等,可以發覺自身的許多盲點)

以為今天可以創高(距離很小之故),結果並沒有,收紅,但與平盤差異不大。不含CB之部位持續增加,較上週部位低點,增加超過40%。

好笑的是,今天一早看到美股反彈,自覺今天投機應可期待,結果,呵呵,盼的是金銀,得到的是銅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