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日劇「柏拉圖式」第四集,提到了溫柔的男人特徵,膽小,反之是否成立?自己也具備膽小特質,在投機、工作、情感上,到處都是它的身影。

正處於股東會旺季,看到小部分價值投資者,積極的參與股東會,不辭勞苦的中南部往返,只為了看經營者一面,心嚮往之。要不是常選不對股,讓自己無法根據數據結果下選擇這種操作方式,否則,這才是一種根基於認同感,最高級的股東存在價值。

自己並不氣餒,在走向價值投資之路顛頗,卻也慶幸至少在忙與盲的過度交易中,有些苦勞,換取了一些不多可仍遠勝機會成本之紙上富貴。要不是性格仍過於爭勝、好強,無法就此知足,當下的生活條件、無須過度擔憂未來的狀況其實已很不錯。

人的慣性,往往是一種無形的束縛,雖放棄了記帳,也曾自我對話要放寬生活品質,只是,今年走了近一半,大概只有放寬了2-3%吧,在買書時多花一點在近期出版,多一點外食,多一點水果類食物,只能這樣一點一滴累積,把潛在習慣調整成一個不用太過緊縮的狀態。

投機亦是,雖已沒在公司操盤,可還是很難不跟市場比較,跟一些價值投資的勝利組比較,可自己比較。比較帶來的傷害大於激勵,卻明知山有虎,徧向虎山行,只為了不知確切目標所在的「成長」二字,唉。

如同「讓情緒為投資護盤」一書所表示,善用恐懼、膽小心態予風險控管上,不啻是一件好事,這點自己倒是做得頗為徹底。如果不是膽小,不想承受那種過度的損益起伏,自己在市場多頭的持股實在太低,想要用低持股去戰勝多頭市場,這每年短期目標光聽就很累人。

所幸,多慮雖造成身心不快,至少不會有頭爆裂而死的風險。

走了近半年,想要自我放逐的旅行,八字沒一撇,缺乏行動力是關鍵,生於憂患,死於安逸。年歲增加讓行動力呈遞減狀態,有時候欠缺的就是一個開端,打開心門的一把鑰匙。

投機的半年報下週一就會揭曉,被OTC完敗、被加權擊退的結果不變,自己在最後一天能多做些什麼?這週白走一遭,除了幫爛政府增加稅收,什麼也沒搞到。

今天翻了一本頗為失望的書,「隱形冠軍」,原先以為會有些比較不一樣的發現,作者總結的隱形冠軍成功模式要點為:領導者及目標、高效員工、深度、分權、專注、創新、全球化、貼近客戶,這些點不用隱形冠軍,而是一般成功企業都可能具備的一些特質,無須花幾百頁去拉拉喳喳說一堆。我覺得如果想要凸顯隱形冠軍的不同,就要以對比方是去彰顯它的特色,否則有沒有「隱形」,除了企業規模小一點、知名度低些,幾乎沒有新意。

最好笑的是,具作者統計,這些隱形冠軍慢慢不想隱形了,IPO比重持續增加,喔,原來「隱形」本多餘。

近半年,就得兩字,如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