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股神巴菲特的神諭共兩本,真是本80%的爛書,可10%巴菲特親自寫的文章或對話,多少有些意思。
這是Forture雜誌主編的巴菲特相關文章而成的書籍,原先以這書主編是巴菲特友人,加上書介紹說巴菲特也有在股東會外提及這書,有點期待,得到的是80%的失望,加上20%的些許獲得。
失望處是新聞媒體的關係,文章太多言不及意的歌頌式寫法,我可不是為了要看吹捧才買這本書喔,雖是二手,還是有期待,結果套句書中巴菲特說過,期待越多失望越多,或許是這樣,多少對這書負面印象加深,其實也沒這麼差啦。
兩點是這書,共上下兩冊,拉拉匝匝的收穫:
-
對於1994年所羅門的事件,有比較深刻的描寫,這部份我過去看過很多書,可能是主編為巴菲特友人,故有其獨特的訊息管道。不過,這事件描述對多數人沒啥幫助才是。
-
對於美國百年來幾次主要的市場起伏,巴菲特親自撰寫兩篇值得一看的文章,其中提及股市表現與GNP、企業獲利、利率等關係,得到一個簡明的結論,利率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預期心理,看到這點讓自己覺得,喔,原來過去我沒想清楚這點,回想起來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真是傻蛋!
GNP與股市表現的關係,以前自己也想過,這點與原先的印象一致,大環境好最好,但不好也無妨,其他因素才是重點。企業獲利也是,股市最飆的時候可不是企業獲利最好的時候。
原來是利率,造就了1980-2000年的股市黃金二十年,又推動了2009至今的這個多頭,前一次我來不及參與,後一次我沒想通,只喝到了湯湯水水,這輩子還有下一次嗎?
這月開始,工作上要負起例行工作與雜務,終於有點上班的樣,可惜,這種工作內容,還是一種慢性傷害,如同書中巴菲特、蒙格、蓋茲等人提及,工作還是要找那種,可以帶給自己熱忱,而且與自己喜歡的人一同工作,那才有意思,什麼時候自己才能夠靠近這個標準??
是我眼光太高嗎?活到這歲數,遇過的人不算多,極小部分有可取之處,但多數都是自己提不起勁的對象,不少還心裡鄙視呢。這是我的心魔,缺乏包容下的高道德標準,很難認同多數人的自私行徑。
因此,退一萬步,躲入書堆裡,減低了現實,降低不愉快感。
看完了「羊毛記、塵土記、星移記」近年暢銷科幻小說三部曲,原先想要寫些什麼,但最近在工作上比較沒時間圖圖寫寫,其餘時間還要跟懶惰對抗,讓閱讀不致於慢速。結果,僅一言以蔽之,這書多少讓人想一下,如果依循人性,遇到危難時怎樣面對比較好,故事裡的地堡真的是一個好選擇?
作者沒有給答案,我也沒有答案,不過後來多少有些拖戲成分,大頭部的常見問題,整體還是有意思的小說。
如果不傻的話,或許會更好,誰又知道呢?如果,只是如果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