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的價值,增添閱讀者生活的意義。
喜歡閱讀的人,與同是愛書的作者,不分年歲,一樣會有心靈上的交集。我喜歡這本,蔡穎卿的閱讀札記「50歲的書桌」。
除了認同多數作者的閱讀感受,還意外得到兩個收穫:
*原來我可歸類為踏實的人:作者在書中引用William Arthurwad一句話「悲觀的人埋怨風向,樂觀的人期待風向改變,踏實的人則調整風向」,我鮮少埋怨風向,歸咎別人,且多數時分都追求自身的反省、調整,說是踏實的人,一點也不會不好意思。
*價值觀比態度適用:之前認為工作態度是工作中最需要重視的因素之一,可作者在書中提及,以廣義而言,價值觀才是決定人行為的關鍵點,這說法我認同,確實現在的自己,價值觀與多數人有很大的落差。
我不提及書中哪些片段有意思,這部分留給喜歡閱讀的人,倒是可以從價值觀來發表一些感想,或許作者也想以價值觀作為人生的最終指南。
上週五下午,去參加一個有關人才的研討會,會中主講者有金融業高階主管、新加坡主要大學的學者,說明一些所謂的新加坡成功經驗,與講者自己認為的人才競爭力為何,老實說,我認為多數講得沒錯,如果以功利主義視之,再正確不過了,譬如學好英文、追求高薪、如何搭上中國這班高速列車等,可沒聽到追求正直誠信這類的看法,我想這才是地球這社會病了的根源。
當多數人追求自利,整個社會、地球的發展自然沒那麼重要,或許只有在哪一天功成名就需要博一個美名時,會致力做一些表面回饋,可本質上不容易改變自利思維,如果人有這磨容易改變就好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我十分信服,一旦養成自利為主,多數積重難返。
我也知道學英文有很多好處,尤其在工作上,可為什麼後來自己明明有時間,卻淡了這個心,主要是自從逐漸瞭解人性,西方人正直誠信也比東方人好不了多少,尤其在多數企業裡。如果沒有一開始就從信服自利,即便學好了英文,在外資企業也不會有多好的發展,既然沒有想要上下其手,也沒有活不下去的五斗米問題,何必花時間在此。
要不是自己能力不夠,連投機這件事都還搞不定自己的人性弱點,沒能夠獲取到足以發展自己想做的事之利益,真的很想去做一些真正的教育,或真正有意思的工作。可惜,想在自私自利、功利主義為主的社會,鼓吹正直誠信、利他主義,簡直是瘋了,在投機上就是逆勢的反向操作,風險十分具大。
沒能夠在投機上取得更進一步的成果,能穩定紙上富貴前,鼓吹利他或進行利他,都是好高騖遠的想法。
佩服很多沒有什麼依靠卻願意先付出的哪些少數人,可我必須說一句醜話,這些人如果一旦連生活都有問題時,變成需要仰賴他人時,有勇氣了結自己,不成為別人的負擔嗎?否則,一旦成為別人的負擔,之前的付出足夠抵銷後來的負荷嗎?
沒有解答,不可能有事前好選擇,只有做了才知,去試就對了。沒能做什麼前,就繼續在書海遊蕩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