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不是永遠都該支持,除非支持老闆同時有益公司,或單純情義相挺也行,可我堅決盲從相挺。
在我心理,沒有不能打破傳統,重要的是自己認同與否。如果只是為了五斗米,那也行,不過請確認這是口是心非,這種心境下,關係不會長久。
中國很多傳統思想,都有愚民之嫌,這對社會安定有益,卻對人的發展無益,尤其脫離封建專制後,無須把這種無益束縛加諸於己。
在我心理,沒有所謂的常識、專業,前者因人而異無定見,後者常被誤用來愚民,況且在我心理,半數以上的人類無好的判別是非能力,跟隨群眾除了有助心安,並無法提升自己的見識。
我如果沒有挺上,肯定是在價值觀與站在公司立場思量後,覺得無須為之。為什麼所見所聞多為官大學問大,其實不是官大腦袋好,而是太多過於卑微、順從的下屬,把這些大官的心態養壞了,說寵壞亦是。
我知道,在當前社會,與上對抗討不到什麼便宜,這也是為什麼我討厭多數無存在價值的組織,因為充斥的這種不良文化,多數組織只會走向惡性循環,走向敗亡之途。
我希望,至少與我相處者,不用去考慮這種無謂的傳統,我只在乎是否有道理而已,雖所謂的理,是我個人心中之理,但只夠溝通意見,沒有不能改變的理。
至少對我而言,盲從式的相挺,我沒有任何意見與感覺,願意被騙、被壓榨者,我還能說什麼!
如果為了五斗米而為之,我也曾是10-30%的過來人(只做到10-30%的屈從),我就是不願意繼續這樣活著,才會追求財務自由,人可以活得簡單、樸素,但真的無須為了物質生活,卑躬屈膝的活者。正因曾經這樣活者,多數人才會容易哪天變成了上者,也會認同這種盲從就是理,成了換了位置也換了腦袋的一份子。
我無法要求別人反傳統,也不是像現在年輕人只是因為得不到、地位低下而反,我希望是自己想過後才去選擇,並接受選擇後的一切結果。
如果我支持上者,肯定只有兩種,第一此舉同時有益公司,第二我單純想要情義相挺(鮮少)。
剛看到某Blog,恰巧一個小故事可借用-《貞觀政要》的小故事
唐朝初年, 唐太宗李世民任用魏徵當諫議大夫. 魏徵由於為人正直, 主持公道時得罪了一些人, 而遭到非議.李世民派溫彥博去責備魏徵. 魏徵因此去見唐太宗說:「我希望陛下讓我做一個良臣, 不要讓我做忠臣.」
李市民聽了很吃驚, 趕緊問:「良臣和忠臣不是一樣嗎?」
魏徵答道:「不一樣, 像古之稷, 皋陶, 就是良臣; 像龍逢, 比干就是忠臣. 良臣以國事為重, 公而忘私, 本身享有美名, 君主獲得好的聲譽, 子子孫孫傳下去而國運無窮. 忠臣則不然, 只為個人打算, 君主會因他落個昏庸的惡名, 甚至國亡家滅. 這便是忠臣與良臣的區別.」
我要做的即是良臣,而非忠臣,若遇上不淑,則容易變成諫臣或閒臣,這是我對上的處事之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