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選擇涉及能力、性格、運氣等成分,事後諸葛之明,並無法消除事前不確定性。

 

自己投機的一個問題,面臨選擇時,往往容易選錯,留下那遜色的。

以今年實際投機為例,有兩檔實際在8月底、股市波段最低點時都持有的個股AB,皆為F股,當時A對的期待是 EPS 6-7元上下,對B的期待是6元上下,A因持有期間較大、部位較大,B是下跌過程小量承接的個股。兩檔在8月底股價相近,A跌到50出頭, B一度跌破50

當時的偏好是A大於B,主要是股價相近的基準上,對A的獲利期待較高,因此反彈偏向先減持B

經過了一波千點以上、指數波段20%上下的反彈至今,B確實在過程被減持,且減持在60出頭,而A一直續報。兩者在2個月後表現差異十分巨大,A僅約60上下,B已達120上下,足足是A的一倍,Why?

若以獲利預期來看,B獲利預期提升幅度較大,3Q很好,今年EPS可能提升至7元出頭,而A也認為可提升至7元以上,A仍預期高於B,可股價行為卻有天壤之別,種因在短期股價往往是藉由上揚(下跌)來吸引追價買盤(追殺賣盤),短期動力非單純依靠數據,這是股市的慣性

這慣性可藉由某Bloger去分析今年道瓊30檔成分股中,區分為高中低三個本益比區間,結果至今高本益比股價表現最好,中本益比次之,低本益比最差,why? 亦為相似之理。

自己並非不瞭解,可這時性格往往產生了阻力,保守性格在追價、停損上顯得猶豫。

當然,我也怪罪式的把小部分因素推給運氣,從沒認為自己有好運氣,能在投機上有加成效果,只能說好險,至少不算倒楣。

如果回到起點,自己能夠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並不行,如果是現在這個腦袋、這個性格的話。

由此,需要調整的是思維,怎樣打開保守的束縛,如同巴菲特接受了蒙格的成長溢價思維後,如虎添翼般的提升了攻擊力,我差的就是這味。

沒有因此太沮喪或著急,畢竟當前投機還在穩健的水平上,如果不要太挑剔來看,自肘還算及格結果。依自己的性格,不可能拋棄穩健、一味的追求成長動力,太不切實際。

改革,需要漸進式的調整,如果不想要引起革命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