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少從事投機或投資者不知複利效果,只有親身體會後才知,成效往往10年後才會逐漸顯現

 

 

周休看到某bloger一篇文章- 複利的力量,存股和定存的巨大差異,作者貼近現實假設,一個中等薪資者透過儲蓄,把半數以上薪資存下,並以擺現金、定存、5-15%不等的報酬率假設下去看資產的累積結果。

 

模擬的結果貼近現實,充分說明了像自已這種單純依靠工作薪資剩餘來累積資本,再設法去利用資本投機追求利益的可能結果。恰巧自己是工作薪資成長不理想者,薪資剩餘除依靠節省、微幅增加累積速度外,根本無法依靠公司給予,這讓我後來堅定自我投機這件事,只要沒耽誤工作,工作時間從事個人投機已是常態。

 

我不做偷雞摸狗之事,要就光明正大。在我心裡,我不把工作當工作、閱讀當閱讀、投機當投機,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上班時間投機、閱讀,再正當也不過。

 

從該Blog文設算,即便投入半數以上工作儲蓄,加上幾何報酬10%,要13年後才能讓資產超過千萬,就算幾何報酬拉高至15%,也要11年資產才會超過千萬,說明初期的資產累積是相當辛苦的,因此走上追求穩健報酬這條路,注定要用時間代價來換取資產累積,這點自己十分感同身受。

 

那為何不拉高預期報酬率,以加速資產累積效果,減少時間花費,可這說比做得容易,資產累積需要的是【幾何平均】的累積,不是算數平均的累積,亦即只要有一年虧損,未來需要更大的成長才可能把落後的追回來,這才是長期的主要挑戰,因此,為了避免落入黑洞(譬如跌五成需要賺一倍才能回本),不容易去冒大風險,這是追求複利效果需要考量的侷限性。

 

正因追求複利效果一定會面臨類似的考驗,但多數人常無知的只看設算結果,真的以為有多少人可以用複利效果,用1-20年就從市場上獲取千萬以上投機獲利?

 

因資產累積效率,往往需要十年以上才看得出一些明顯成效,故要走這種路,就必須熬過最初十多年的等待期,待資產具一定規模後,才能夠讓複利效果發揮明顯成果。

 

也因需要十年以上,一段漫長的歲月,現在亦提不起勁去建議人走相似的路,只有走過才知艱辛,這種沒有樂透的過程,相當枯燥乏味,既不能增加消費來抑制資產增速,又必須在投機上達到一定穩定性,十分不容易。

 

如果能夠再選一次,自己會走同樣的方式嗎? 會,並非喜歡這艱辛的過程,而是自認尚無法於穩健前提下,大幅增進投機操作的報酬率,白話就是,當前我的奔馳速度就是一般般,無法迄及競賽選手的速度。

 

不情願承認自己能力不夠,但現實就是這樣,總是有些能力更強的,或更幸運的跑在自己前面,嘆奈何,只能不間斷的自我精進,期望能夠路遙知馬力。

 

維持已是挑戰,進步更是困難,偏偏自己選擇的就是這種自虐的過程。

 

時間啊時間,願不願意繼續助我一臂之力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