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認同這想法,不考慮機會成本下的零成本,聽起來很炫,實質卻是愚蠢。

 

 

看過不只一本號稱零成本存股的書,剛看的 [我的零成本存股術] 亦是,只是這本有不合理的數字問題,讓我更不喜歡。

 

先提看到的問題,該作者書中提及2008失敗僅剩幾十萬,而2009、2010股票市值也才90及100多萬,不從事融資、衍生性商品槓桿,有去借款50萬來投資,合計本金僅 1-2百萬,要創造出書中2011-2014共計四年包含股息與價每年都一百多萬的獲利,看書中舉的不論是存股或價差標的,實在很難達到這樣的獲利能力,除非作者是 高達90-100%交易成功率高手,才有可能,但這機會實在不高。

 

因為這點疑慮,後面的內容在我心裡都大打折扣,真的有些不應該,自己還是流於情緒化。

 

必須中肯的說,作者提倡的生活節約來儲備資本、找穩定標的投資、作價差的思維多數沒錯,但沒看到特別或具獨創性的內容,除懷疑浮誇外,或許是對閱讀缺乏獲得的一絲不耐,產生的情緒性反感。

 

沒辦法,我是個凡人,雖力求不要有偏見、定見,仍不免偶有偏見。

 

所謂的零成本,白話就是在賣股後先將投入成本取回,剩下的獲利視為零成本,這點若以原始投入點來看沒錯,可若用當下時間點來看,就完全忽略了現值的機會成本,如同很多投入房市的人會說以原始投入金額來看,租金的投報率有4-5%,但是如果用市價來看,明明僅剩不到2%,邏輯都說的通。但定錨於過往,除高估報酬率外,更會導致低估風險的問題,如果要面對現實,最好不要用這種自我安慰的思維。

 

最好的思維是連成本都不要在意,僅針對股票當下的價值做評估,淘汰那些不喜歡的(標準因人而異),換入那些當下認為的最好機會,但要做到完全無定錨心理,真的很難,我也無法做到。自己能做的,就是逐漸增強調整持股時的決心,降低換股時的猶豫心態,該認賠時還是要做,承擔些猶豫成本也沒關係,譬如在去年11月初停損面板、去年第三季提損一檔虧不少的535X、上周提損了過去一年共有七個月在前十大的170X等等,裡面有太多的心理不願、猶豫,但最後還是做了。

 

存股觀念已有不少問題,多了零成本這有問題的想法,問題更多,儘量接受現實吧,即便不要每年結算這種頗為現實的統計方式,至少要正視即便沒跌破原購買成本,但卻已從價格高點下跌超過20%的任何持股。

 

不過,這是我具嚴格性格的想法,如果視為零成本比較愉悅,那就繼續下去吧。

 

任何想法,只要再不影響或傷害別人的前提下,要讓自己輕鬆點,也無可厚非啦,畢竟追求成長是一條自尋煩惱的路,我也是一直在調整,才會轉為追求【當下的力量】這思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sttw 的頭像
    sophisttw

    sophist 的投機、生活分享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