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自己,以後不要再說本益比高低這件事,把包含市價的數字,怎樣評估也不會清楚。

 

 

自我期許,雖資產絕對數字上受到了先天與後天限制,只能慢跑,但在知識與思考上,絕對不能慢跑,而是要與時具進,這年紀是該與有點幼稚的評價比率(PEPB等)道再見。

 

包含獲利,不致認為PE一無可取,可摻雜市價後,被市價左右的時間,遠大於獲利面,故說本益比高低估這件事,多數時候就是在說價格的高低估,評論價格,多數時候只會自討沒趣,要減少、甚至杜絕這類無意義的嘴泡。

 

市價高低,在中長期,基本面的影響比重過半,可在短中期,市場心理面的影響過半,因自己還是短中期交易為主,故市場心理主宰了結果,我只要單純的去決定參不參與就好,自以為價格貴不貴,本來就是行動決定的參考因素之一,何必擴大解釋?

 

如果最後決定買進或賣出,那就是接受了市價,市價貴也好、便宜也罷,反正就是做了,就乖乖接收。

 

我應該專注在,為什麼想買,這些買的動力是否夠吸引我?買進後,專注在這些原先吸引我的買進理由是否消失,或者發現原先不知、忽視之資訊產生了期待逆轉可能,再反省思量是否去修正、調整而賣出。

 

簡言之,就是不斷的自我詢問:

  • *買進的理由是否繼續存在?   減少或不存在,就請快快賣出。
  • *是否有更好的標的可以替代?比原持股更靚,就請快快換股操作。
  • *是否開始心理影響身體?     如果「過度」憂煩投機,那就請快快減少持股。但適量憂煩再正常不過。
  • *自己有發現重大思維錯誤?   如果有,請狠很巴自己一下,並請立即修正錯誤。

這年紀可以更成熟些,期望自己能夠逐漸擺脫傳統思維的無意義束縛,雖不可能得到全然的自由,可至少心靈上的全然自由,或接近全然自由是可能的。

 

就先從拋掉本益比這類事,逐漸改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