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完、已返回租處,重回一個人。

 

 

很快,在吃喝、睡覺、看電視、看網上電視劇、一點閱讀,年過完了。

 

事後思量,我不是一個好家人,不太願意同往,多選擇一個人,返家如此,在台北如此。

 

不知說啥,往往是沉默的關鍵,說些不用躲藏的話,卻常被視為驚人之語,這種感覺也不好,寧選擇沉默。

 

十年前的我,為累積資產而勤儉,現在的我,即便資產已提升,卻不太想去提升物質水平,主要是我沒享樂偏好,並與追求寡慾的【無】衝突。即便沒享福就掛,當下也不後悔,自己選、甘願受。

 

這也是後來我沒執著在要不要出國旅行,國內也可,不出遊也可,重點是沒有勉強,沒有不悅。

 

當下,我會逐步提升生活,是想要讓周遭的人輕鬆點(我放不開,很難對別人也放開),這也有自私成分,人不可能完全無自私,自肘約有20-30%的自私基因。

 

好可惜,除了閱讀,還沒找到下一個自認為無害或少害的習慣。

 

早上旁邊做著言談程式交易的人,最佳化、半衰期、策略、回溯測試等名詞充斥,讓我想著二十多歲也曾有這些想法與期待,後來因不信拋棄了這些,還有點厭惡並以為這些行為多數無謂,我不是認為無人可在程式交易中獲利,只是我更信服【隨機的致富陷阱】。

 

年假主要看的是放在家的【德川家康】,現在看到No.21(共53冊),看歷史人物往往有種距離感,還有些幻想的置入感,自己真的能夠成為這些風雲人物,或者僅是書中絕大多數的小人物或被犧牲的跑堂人物,後者機率肯定超過十之八九。

 

年輕時不願接受現實,當下倒是無謂,這算成熟,或只是無奈接受。

 

況且,理性還不時告訴自己,雖不算幸運,卻也在此島混了一個至少是前1/4的位置,前方至少還有百萬人,那又如何,若度量心智,或許前方就空曠許多。

 

空曠又如何,一直往前,就算衝到了前方,若自己沒有很開心,那也是白搭。

 

這也是後來以追求平靜為主,形而上才是真正的困難,如何能夠減少或降低厭惡人的自私、愚昧,是不變的期待。

 

今年投機,或許是自己的另一個關鍵時刻,如果原物料機會蔓延,自己若能攫取部份,或許能讓自己更下定決心,早些在【住】上做改變。當然若市場轉修正,如何減少傷害,也是一個挑戰。

 

信服隨機後,也不會把過去結果往後假設,一切從頭開始,過去就只是過去,如技術分析般,僅參考無絕對。

 

過年期歐債有點重啟的星星之火,還有川普行動過激了些,這肯定是一個未爆彈,有想在開春後,先降持股率,先求穩,早已是自己的內建基因。

 

今年另一個挑戰,也是能否順利在住上調整的關鍵,就是對書做斷捨離的成敗,如果今年最後能把書從當下約估還有兩千本,降到3-5百本內,自己才能在住上展現輕盈之態,否則即便搬家,也沒啥好處。

 

唉,書的斷捨離恐怕不比投機簡單,真是挑戰重重。

 

我深信,只有讓自己心靈變得更好,才能夠對這社會有點正向價值,當下還僅是一個無害的存在。

 

一直沒有好的衡量方式,來得知自己有無進步,只能依靠想像,讓我不禁想到,或許自己也僅是活在一個自我的白日夢中,多數的感受都僅是想像,虛無的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