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看了基地三部曲、基地邊緣,是個兼具理想化、人性的好故事。

 

 

人類未來一直都是小說故事的好題材,我看過的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末世觀點,因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或外在威脅讓地球幾於毀滅,殘存的人類仍相互殘害得活著。另一類是征服外太空的觀點,其中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是其中的翹楚。

 

基地故事重點不在銀河帝國的興亡,不在科技發展的優劣,著重在人類心理學,故事稱歷史心理學,藉由分析群體來預測未來,這看法大致符合人類的發展史。

 

想要預測個體,變異性太大,不是很簡單(對單純的人),就是很難(對不瞭解自身者),況且人類善變,尤其在權力、利益誘惑下,這思維在故事創造時期1970年代,顯得十分難得。

 

把閱讀往前看,就能發現所謂的經典故事,往往就是涉及人類心理、性格相關的故事,外在環境會變,可人類心理面以整體觀之,變化十分有限。

 

作者預測銀河帝國毀滅的原因,與人類幾千年主要帝國毀滅的原因差異不大,或者說與近幾百年一些大型企業的毀滅方式相近,往往都是被強盛的幻影所迷惑,加上權力使人墮落,終致盛轉衰,最後敗亡。

 

另一個巧妙處,在於突顯即便是打著復興旗號的基地,不過幾百年的發展,解決外在威脅後,很快就產生內部權力腐化,近而產生後續的種種危機,這也是真實人類社會的寫照,興需致力,敗僅瞬間。

 

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一開始基地武力薄弱時,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這點也是任何小群體發展必然的考驗。

 

不過轉到基地後轉的【基地邊緣】,我倒不太喜歡作者把故事連回地球(蓋婭),或許這有回歸母體的統一感,但我現在比較傾向一種發散式的思維,一統該是往不太一樣的地方去,不是走向起點。

 

以當下來看,基地故事不算經典,可1970年代的它,經過幾十年的洗禮,肯定是科幻經典無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