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度浮現偷懶心理想不去運動,掙扎後還是去了。

 

心理掙扎,讓出門時間,從六點半多,拖延至約七點。

這明擺著,人多數所謂紀律,真的不是輕鬆愉快,心理面要經過多少天使與惡魔交戰,才能底定。最可笑的是,底定的只有當下,過期失效。

因此,自己從未認同【紀律就是自由】,多數事情哪有嘴砲這麼簡單。

因短期股市偏強,投機走回僅隨漲的普普老路,因此,想大幅減持動力減弱,不含CB持股率仍約44%,今年以來一直維持於40~45%間小起伏。

雖意志不堅,無法大幅減持,可每日仍自我提醒,將部位減持至30~40%是基本,若能減至3成以內更好。執行力不足不會讓我止步,不斷自我催眠,緩步朝這方向走就好。

十年都是這種不過半持股率,該讓自己學習不用煩心,多想著,下跌對自己更有利,以抵銷短期未實現損益波動對心的牽絆。

原認為這本【當物理博士遇上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很難有啥創見,或有意思。這兩天看完發現自己錯了,真的蠻有意思,作者學習中醫【異病同治】思維,充分發揮在投資上,展現第二層思考價值,讓其有【適性而為】投資風格,這是多數人做不到的(我也沒做好)

譬如作者思考投資的三個變身,確實抓到價值投資核心處;

第一變身為知曉發掘內在價值為主要方向,

第二變身為思量企業如何創造現金流,

第三變身為思量企業如何維持獲利(即同安全邊際、護城河等思維)

另一個有意思處,對於短期投資設定三策:

上策,找到某公司,在足夠信心內,預期未來不長時間內獲利會大幅提升,且當前PER偏低。

中策,找到某公司,在足夠信心內,預期造成獲利下滑的暫時性因素會消失,獲利會恢復,且且當前PER偏低。

下策,找到某公司,在足夠信心內,其流動資產雄厚,公司每股淨變現價值高於股價。

這三策必須規避持續虧損、無好轉跡象的公司。

作者自肘成長模式,從單純只重財務數字(1.0),提升到思考財務數字背後成因(2.0),再度提升到當下以思量商業模式為主(3.0),具質變成長。

這些想法真的很不錯,雖非獨創,可集合成一個有道理、有意思的投資思維,難怪作者投資結果不錯,去年繳出一個YTD超過兩成的好成績。

當然缺點也有,可瑕不掩瑜,作者較無實際公司內工作經驗,對公司、人偏向正面樂觀,這與自己認知有很大不同,我可是認為多數公司糟糕、人心厚黑得多。

【適性而為】很重要,卻十分難為,人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沒有之一。自己還在尋找一個適性而為的操作風格,當下只能依知識、經驗,算是有武器傍身而已,殺傷力沒充分發揮,如果能找真正適性,或許就能讓菜刀轉成倚天劍或屠龍刀般威力。

如果還有不少日子可活,時間就還多,自我提升依然可期,即便當下日子過得鬆散,尚不覺心麻痺了,只是偷懶些。

就看看這波股市反彈,自己能趁機擷取多少,為今年剩餘時光儲糧,有助穩定心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s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